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堂皇冠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冠冕堂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冠冕堂皇」係由「冠冕」及「堂皇」組合而成。「冠冕」一詞見於《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法正傳.龐統》。三國時蜀國將軍龐統,曾是個純樸不起眼的少年,二十歲時前去拜訪司馬徽。當時司馬徽在樹上採桑,龐統便坐在樹下和他對談,一直談到天黑。司馬徽素有慧眼,善於知人,見到這個年輕人談吐不俗,便稱他為南州之士的「冠冕」,龐統也因此打響了名號,後來龐統也受到劉備的重用,與諸葛亮同為中郎將。「冠冕」是指帽子,為衣飾之首,在此引申為南州眾士之首之意,表示龐統為才識出眾的人。「堂皇」一詞見於《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胡建》。漢武帝時渭城縣令胡建是個剛正不阿、嫉惡如仇...
管窺筐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見識狹窄,孤陋寡聞。《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子雖光麗,既美且豔,管窺筐舉,守厥所見,未可以言八紘之形埒,信萬事之精練也。」
推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研究。《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自司馬、王、揚、班、傅、張、蔡之儔遺文篇賦,及當世美書善論,益部有者,則鑽鑿推求,略皆寓目。」
深圖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畫周詳,慮事長遠。《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是以賢人君子,深圖遠慮,畏彼咎戾,超然高舉。」也作「深謀遠慮」、「深謀遠猷」。
鑠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明閃耀的樣子。《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赫赫龍章,鑠鑠車服。」《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鎬鎬鑠鑠,赫奕章灼。」
進可替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用好的替換不好的。《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感鄉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進可而替否。」也作「進可替不」。
燈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陰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有張掛燈籠的習俗,故稱為「燈夕」。《宋史.卷二六五.呂蒙正傳》:「嘗燈夕設宴,蒙正待。」
累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日。《三國志.卷三七.蜀書.法正傳》:「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且說張果是帝堯時一個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
入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說書人於開講前,先以一小段故事或笑話作引子,再導出正文,稱為「入話」。《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適來小子道這段小故事,原是入話,還未曾說到正傳。」也稱為「笑耍頭回」。
收音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聽無線電廣播的電器。[例]收音機裡正傳來輕柔的旋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