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吉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隋、唐高僧(549~623)。中國佛教三論宗的創始人。先世是西域安息人,後移居交廣(今越南、廣西),又遷居金陵。七歲時從法朗出家,十九歲開始為大眾複述,即受稱譽。陳末天下大亂,吉藏和一些同學前往各寺,蒐集佛教文疏,所以他涉獵的典籍非常廣泛。隋朝統一後,移住會稽(今浙江紹興)秦望山嘉祥寺,弘傳佛法,從他學法者多達千餘人,世稱「嘉祥大師」。後受隋煬帝之請,住長安日嚴寺,完成三論注疏。唐初,高祖在長安設立十大德統領僧眾,吉藏也名列其中。晚年住延興寺,武德六年圓寂。著有《三論玄義》一卷、《中觀論疏》十卷、《百論疏》三卷、《法華經玄論》十卷等傳世。
法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十九歲從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後從大明法師等鑽研三論和華嚴、般若、法華、大集等經論,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習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齡奏請淘汰寺廟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陳理。貞觀十年,入牛頭山參究佛法,數年間,同住的法侶有百餘人。貞觀二十一年後先後講說《法華經》、《大品》、《大集經》等。顯廣二年圓寂。牛頭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後的事。自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李華故徑山大師碑銘〉、〈故左溪大師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傳說。雖然法融思想和禪法啟南宗頓悟說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禪法實大不相同。
孔子廟堂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碑刻。為虞世南於高祖武德九年(西元626)所作。記述孔子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並重修孔廟等事。此碑書法筆力遒勁,碑體圓腴,為唐楷圭臬。後有二重刻本,一為陝本,一為城武本。
積金至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積的金子高至北斗星。形容財富極多。《資治通鑑.卷一九一.唐紀七.高祖武德九年》:「公心如山嶽,雖積金至斗,知公不移。」元.胡三省.注:「斗,謂北斗。唐人詩曰:『身後堆金柱北斗。』蓋時人常語也。」
如水投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水潑在石頭,滴水不透。比喻空忙一場,不具效果。《資治通鑑.卷一八七.唐紀三.高祖武德二年》:「陛下創業明主,臣不才,所言如水投石,言于太子亦然。」
參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照自己的意見並加以訂正。《新唐書.卷一八二.劉瑑傳》:「由武德訖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類而析之,參訂重輕。」也作「參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