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榮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榮棠生平:字芾庭,別號芙蓉湖長。晚號余翁。江蘇無錫人。約生於嘉慶二十年,約卒於同治八年。父母早逝。家貧。年二十三入贅於安徽徐湘舟舅父家,習財政經濟之學。後入忠源、袁甲三幕,任懷寧知縣。咸豐六年,調任浙江某縣知縣。九年,奉調赴安徽偵探太平軍軍情,留勝保軍中供職。後又調任海盐知縣。觀點:《寄許九》一詩自述其生平曰:「我年二十游江湖,論交愛結屠與沾。性情落寞氣傲兀,道逢路鬼常揶揄。」「詩多自述其生平際遇與感慨。」著作:著有詩集《曼陀羅華館集》二卷評論:徐子苓《曼陀羅華館集.序》評其詩曰:「其磊落清麗,亦何似杜牧、羅隱之甚也」...
大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字煥章。元代地理學家,江西南昌人,順帝至正元年至八年,遍歷南海各國,撰《島夷志略》一書,為我國第一部作者依親身經歷撰寫的史地著作,可補史書不載的闕漏,為研究元代南海歷史的重要參考書。
懋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懋祖字典存,江蘇吳縣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曾任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教務長、江蘇省立蘇州中學校長。
  九一八事變後,國人受此特殊刺激,國難教育之主張高唱入雲。惟當時亦有反對聲浪,認為教育原具有百年樹人的任務,即在國難嚴重時候,亦用不著另立名目。
  懋祖因特在〔江蘇教育〕雜誌五卷十二期,撰〔國難與教育〕一文,指出「我們所謂的國難教育,並不是在國家整個教育之外,再創立一種特別的教育,不過是將原來應付百年來國難未曾得著效果的教育,加以損益,有所著重,使切中時艱,而能充分發揮挽救國難的功能罷了。」強調國難教育的意義,是將平時教育的本質,加以改造,俾適合國難時期的客觀需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油光浮動的樣子。《紅樓夢》第二五回:「因而故意裝作失手,將那一盞油的蠟燈向寶玉臉上只一推。」
偽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偽檔案為精衛(1883-1944)偽政府機關遺留的歷史檔案。
  1938年12月,精衛投降日本,1939年底和日本簽訂賣國密約〔日支新關係調整綱要〕,1940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植下,在南京建立了傀儡政權,任主席。隨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偽政權於1945年9月被摧毀。
  偽檔案曾為國民政府各部門所接收,其中有些檔案略有損失和損毀,間或有與國民政府機關的檔案相混雜。1949年以後收藏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該館遵循全宗原則,以組織機構實體為單位對其加以系統整理、妥善保管,為利用者提供了方便。
  偽檔案的構成成分有:
  (一)偽國...
阿雷蝶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係德國及瑞士2/4拍或三拍的鄉村舞蹈,主要表現伴遊舞步的形式,並以急馳步結束。此舞蹈為整齊劃一的走步與鎖鏈隊形交替呈現。在德國的方言中亦名阿勒曼(Allemande)或阿勒曼德(Allemandler)。在阿本塞(Appelzell),此民族舞蹈因來自斯瓦比亞(Swabia)稱為斯瓦部里(Schwobli)。阿勒曼德之名係來自古老的阿耳孟(Almond),目前的形式發展較晚,其風行於西歐不會早於十七、十八世紀。由於有許多不同的旋律,有些作曲家視之為「靈感的泉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士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鐘字閬源,清長洲人。父文琛字厚齋,開綢布莊,饒於貲,喜藏書,唯皆習見之本。士鐘好古敏求、廣搜宋元舊刻,以及四庫未采者。對書版尤具慧眼,凡古來官私刊本、支流派別,無不了然於心。遇有珍本,雖揮斥多金,也不為惜,故郡中有名之祕笈,搜求略遍,遠近風聞,挾書冊趨門求售者,朝夕相繼。黃丕烈所藏書,多歸其室。其書屋名藝芸書舍。士鐘於宋元本,深知愛之,嘗取其所藏書之宋本、元本別編書目,各成一冊,名曰〔藝芸精舍宋元本書目〕。其目所列,甚為精博,蓋皆蕘圃、千里諸老為之評定,故絕無偽刻。惜洪楊之亂後散佚。部分圖書北歸聊城楊氏海源閣,南歸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士鐘廣收善本之餘,並親予校勘,有時並緒刻孤本,以廣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光很盛的樣子。如:「你看那邊燈火明的一片,也不知是怎麼回事?」
虛與委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譚嗣同《譚嗣同全集.書簡.致康年其二○》:「復錢信虛與委蛇,極得體。大抵貴人好以權勢迫人,而應之者惟以拖延二字,絕不與之觸迕,彼自無可如何,此官場之秘訣也。」
模稜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摸棱兩可注音︰ㄇㄛˊ ㄌㄥˊ ㄌ|ㄤˇ ㄎㄜˇ漢語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釋義︰即「模稜兩可」。見「模稜兩可」條。 01.宋.魏了翁〈太常博士知紹熙府朝散郎王聘君墓誌銘〉:「聽其言洋汗漫而可樂,察其意避就回曲而不根,此摸棱兩可之論也。」 參考詞語︰模棱兩可注音︰ㄇㄛˊ ㄌㄥˊ ㄌ|ㄤˇ ㄎㄜˇ漢語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釋義︰即「模稜兩可」。見「模稜兩可」條。 01.《明史.卷二○八.余珊列傳》:「飾六藝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奪漢政。堅白異同,模棱兩可。」 參考詞語︰含糊兩可注音︰ㄏㄢˊ ㄏㄨˊ ㄌ|ㄤˇ ㄎㄜˇ漢語拼音︰hán hú liǎng kě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