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233 ms
共 10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勸學篇〕(張之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學篇〕(非〔荀子〕書中之〔勸學篇〕)為清張之洞(1837~1909)所著。張氏字孝達,號香濤,河北南皮人,是清末在政治、工業、教育、學術各方面,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之一。他二十七歲中進士,早年以攻訐時政,成為「清流」派的重要代表。中年歷任各省學政、巡撫、總督,創辦了眾多著名的書院和洋務學堂,並且大力提倡留學教育。晚年側身軍機樞要;光緒二十九年(1903),主持制定我國第一個近代學制,即〔癸卯學制〕;三十一年積極參與廢除科舉制度的教育改革,供職中樞,主管學部。在四十餘年的仕宦生涯中,張之洞勤理學政,致力教育改革,不僅有豐富辦學經驗,而且有自成系統的教育思想理論。這些思想主要呈現在他的教...
|
窯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陝北、豫西一帶及黃土高原地區,居民為求耕種或取水方便,乃擇適近的山壁下部,挖鑿出供人居住的穴洞以為居所。
|
漏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破洞。如:「船底下已有漏洞,要趕快補救。」《黃繡球》第二一回:「掃了又看,看了又翻,地板卻平平札札的,一無漏洞。」
2.言語、事情有的破綻,不周密之處。《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先生常說《左傳》文章好,據學生看來,也不過如此,這分明是個漏洞。」《黃繡球》第一八回:「果然沒有想到。可見事情初創,漏洞必多,須得細細補救。」
|
洞如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清史稿.卷三八六.文慶等傳.論曰》:「晚年密陳大計,於數十年馭外得失,洞如觀火,一代興亡之龜鑑也。」也作「明若觀火」、「洞若觀火」。
|
洞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認為神仙居處多在名山洞府中,因洞中別有天地,故稱為「洞天」。唐.權德輿〈題崔山人草堂〉詩:「竹徑茆堂接洞天,閒時麈尾漱春泉。世人車馬不知處,時有歸雲到枕邊。」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二七.天地宮府圖》:「太上曰:『十大洞天者,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
|
洞燭姦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察陰謀詭計。如:「包青天以洞燭姦邪,伸張公義聞名。」
|
三洞四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洞:(1)仙境名詞。即洞真玉清境、洞玄上清境、洞神太清境。〔上清太上開天龍蹺經〕卷十:「寧君告曰:三境三界,通礙見殊,高聖下凡,悟有深淺,洞通無礙,名為三洞。」謂洞通三境三界。(2)道教經籍分類的品目名。指洞真、洞玄、洞神。也稱三部、三部經。南朝劉宋道士陸修靜「總括三洞」,撰〔三洞經書目錄〕,將道書分為三大類,即洞真、洞玄、洞神。洞真部以〔上清經〕為首,號稱上乘;洞玄部以〔靈寶經〕為首,號稱中乘;洞神部以〔三皇經〕為首,號稱下乘。陸修靜所創立的三洞分類法,使繁多的道經道書得以歸類,奠定了後世道教纂修〔道藏〕的基礎。〔道教義樞〕卷二〔三洞義第五〕:「一者洞真,二者洞玄,三者洞神。真以不雜為...
|
洞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空空洞洞的樣子。唐.皇甫枚《王知古》:「食頃,而震方洞然,心思稍安。」
2.明白清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敢此上問,不知李某罪起于何處?願得副大使明白數他的過誤,使某心下洞然。」
|
洞穴珍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穴珍珠(Cave pearls),簡稱穴珠,是產於石灰岩洞穴中的一種「包殼粒」(Coated grains)。在結構上,穴珠的核心大多是一些較為堅硬的物質,例如石英砂顆粒、岩石碎屑等所組成;殼層的部份則是經由化學沈澱、生物表覆生長,或者是經由兩者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同心狀包裹層。其外形大多呈球形或橢圓形,但是也有的表面有凹凸不平或瘤狀突起。穴珠明暗相間的同心紋層代表氣候變化紀錄,氣候暖熱形成亮層,氣候寒冷則形成細粒暗層,因此大致反映一年內不同季節的沉澱;不過由於其包裹成長很可能是間歇性的,所以包殼層圈數並不能指示穴珠的絕對年齡。
|
洞房(陳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