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清時戶口的編制,以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種來區別,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三類。清.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八旗都統》:「八旗次序,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其餘為下五旗。行軍或行獵,則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為左翼,餘為右翼。」
兒女英雄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滿洲人文康撰,五十三回,為章回小說。今存四十回。敘述俠女何玉鳳(即十三妹)行俠故事。初名金玉緣,又名「日下新書」。
多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滿洲話。加於爵位上的美稱。如:「多羅郡王。」
巴圖魯坎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圖魯,勇敢、勇士,譯自滿洲語。巴圖魯坎肩指一種很多鈕扣的背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二回:「又束好帶子,穿上一件巴圖魯坎肩兒。」
筆帖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譯自滿洲語。其初為文職的賜名。康熙時,各部院衙門皆置筆帖式,有繙譯、繕本、貼寫等名目,掌翻譯滿漢章奏文籍等事。有七品、八品、九品之分。
盟旗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邊疆地區的特殊政治制度。仿照滿洲八旗制度,在蒙古人的居地,以旗不同顏色(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作為部勒部眾的兵制,逐漸成為寓戶籍於軍籍的政制。
八旗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洲部族民籍與軍隊相結合的組織。初編三百人為一牛彔,設額真一人,後又定戶籍、設八旗,每五牛彔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額真設一固山額真,每固山額真設左右梅勒佐之,以各掌其戶籍及軍政。見清.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八旗都統》。
鄂爾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77~1745)姓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清滿洲鑲黃旗人,雍正時累官雲、貴、廣西三省總督,平雲貴諸苗有功,又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授保和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封襄勤伯,乾隆間為軍機大臣,加太保,卒諡文端。
慈安太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文宗咸豐帝之后。(西元1837~1881)姓鈕祜祿,滿洲人。咸豐元年英法聯軍進犯北京時,隨咸豐帝逃往熱河。次年咸豐死,清穆宗同治帝即位,尊為「皇太后」,與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
漢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元代、清代以漢人編成的軍隊,如清初將降清的明軍,依照滿洲兵制,編入漢軍各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