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1.75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別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異議,其他的言論。《封神演義》第二九回:「子牙入內殿,至龍榻前,跪而奏曰:『老臣姜尚奉旨入內殿,問候大王貴體安否?』文王曰:『孤今召卿入內,並無別論。』」《紅樓夢》第三回:「寶玉聽如此說,想一想,竟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別論了。」
權力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力需求有時你越要求一個孩子做事他越抗拒,他不願意穿上靴子、不肯吃,午睡時間總要一番搏鬥,這類行為通常是兒童想掌管自己生活的自然需求。由此發生的衝突常流於無異議的權力鬥爭,當掌控的成人說:「吃你的午餐」時,孩子會堅持:「我不餓」;限制孩子像:「不,你不能沒穿靴子就出去,鞦韆下面有水坑」,得到的回應是:「我討厭紅靴子」;像「你媽要你睡午覺」這一類的話,孩子會答:「我不累」。問題也許不一定是飢餓或靴子的顏色,孩子也可能很累了,這些回答可能與權力需求有關,照顧者可以在合理範圍內,盡可能給孩童機會選擇。這些都是孩童想要成人也能接...
從令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遵從命令之迅速,而毫無異議。《商君書.畫策》:「是以三軍之眾,從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駮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時臣屬對朝廷決策有異議而上書,稱為「駮議」。漢.蔡邕〈獨斷〉:「凡群臣上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議』。」《後漢書.卷四八.應奉傳》:「又集駮議三十篇,以類相從,凡八十二事。」也作「駁議」。
可又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別人所說的話表示異議或加重語氣之詞。猶如現在口語的「這可怪了」、「那奇怪了」。《醒世恆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可又來!我的父親昨日明明把十五貫錢與他馱來作本,養贍妻小,他豈有哄你說是典來身價之理?」《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可又來!你不曾去過,怎麼得知道?」
工業民主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企業經營有關事項賦予員工共同決定審議、同意、異議及建議等不同層次的參與權。
攤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均分攤賠償。《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除將朱曉山家私變價賠還外,下欠若干兩,四家保人一律攤賠,各無異議。」
懾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恐懼而屏住氣息,不敢稍有異議。《周書.卷四八.蕭詧傳》:「魏人懾息,未敢送死。」
貳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的意見。《國語.越語下》:「無是貳言也,吾已斷之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