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52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渡江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祖逖北伐,渡江時在船上敲著船槳發誓的故事。典出《晉書.卷六二.祖逖傳》。宋.文天祥〈正氣歌〉:「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誓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誓立約。《三國志.卷四○.蜀書.彭羕傳》:「昔每與龐統共相誓約,庶托足下末蹤,盡心於主公之業。」《舊五代史.卷一三.梁書.王師範傳》:「因戒厲士眾,大行頒賞,與之誓約。」
告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慰,使他人感到安心滿意。[例]他發誓要努力上進,以告慰父母在天之靈,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折箭為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箭折斷發誓。暗示倘若違誓,下場如同此箭。形容意志堅決。《水滸傳》第五回:「智深道:『大丈夫作事,卻休要翻悔。』周通折箭為誓。」《三國演義》第九回:「肅曰:『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耳。今將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遂折箭為誓。」
賭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誓。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周舍,你真個要我賭咒。」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折:「『哥,你休打,我不曾吃酒,我若吃酒吃血!』(王慶云)『你看這廝現醉了,只賭咒。』」也作「賭誓」。
立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下誓言,發誓。如:「他立誓要洗刷前恥,重新做人。」
聖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的經典。分《舊約》、《新約》兩部。《舊約》主要記載基督降生以前的以色列歷史,《新約》則敘述耶穌在世期間的言行及作為。各國譯本多達千餘種。[例]西方人在法庭上作證,常手按《聖經》發誓,以表誠信。 △拜樸經
感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化教誨。[例]受到恩師的感訓,他發誓要力爭上游,出人頭地。
投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朋友韓愈非常欽佩柳宗元的義氣,在為他寫的墓誌銘中提到這件事。說一般人在平常相處時,都表現的很融洽,發誓要與對方同生共死。一旦朋友有了危難卻又翻臉不認人。見到朋友掉到陷阱裡,不但不救他,反而把他更往下推,還向他丟石頭。這種惡劣的行徑,是連禽獸都不會去做的,而他們反而沾沾自喜,慶幸自己沒有跟朋友一樣落難。這些人如果聽到柳宗元的事蹟,應該要感到慚愧才對。後來「落井下石」這句成語,就從韓愈為好友柳宗元所寫墓誌銘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演變而出,比喻乘人危難時,加以陷害。
天地誅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誅地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天誅地滅」多用於發誓、賭咒,如違誓言咒語,必為天地所殺,形容所作所為,天地不容。宋朝朱暉《絕倒錄.養脾丸》中記載,商人李生在市場上賣養脾丸,並在攤位前張貼巨大的告示,上寫:「不使丁香、木香合,則天誅地滅。」意思是:不能使丁香和木香這兩種藥調和,則他將招致天地誅殺。後來,他果然因為用藥不實得到報應,在一天夜裡喝醉酒而溺死在河中。後來「天誅地滅」演變為成語,多被用於發誓、賭咒,如違誓言咒語,必為天地不容而遭誅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