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58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依附。如:「趨炎附勢」。《荀子.議兵》:「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
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谷。《荀子.勸學》:「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又至雲陽,行谿谷中,阨陜且百里。」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地南北的長度。《文選.揚雄.羽獵賦.序》:「北繞黃山濱渭而東,周袤數百里。」《新唐書.卷九三.李靖傳》:「築卻月城,延袤十餘里,為掎角。」
相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據《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褒》引)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於鼎俎,太公困於鼓刀,百里自鬻,甯子飯牛,離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即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疏釋蹻而享膏粱,剖符錫壤而光祖考,傳之子孫,以資說士。故世必有聖知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故虎嘯而(冽風)〔風冽〕,龍興而致雲,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陰。《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詩》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故世平主聖,俊艾1>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2...
矗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聳直立。宋.秦觀〈遊湯泉〉詩:「自定山轉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亘二百里,迅馳而矗立。」《聊齋志異.卷七.郭秀才》:「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飛登肩上,亦矗立。」
滿目瘡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映入眼中的都是殘破不堪的悲涼景象。《清史稿.卷二七四.王騭傳》:「且四川禍變相踵,荒煙百里。臣當年運糧行間,滿目瘡痍。」也作「瘡痍滿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據有。《戰國策.秦策三》:「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趙獨擅之。」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而息勞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觀之,則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