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同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
樹欲息而風不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外在的形勢與主觀的意願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亡故。參見「樹欲靜而風不止」條。宋.陳亮〈祭淩存仲母夫人文〉:「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
趙五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源於明高明所撰的《琵琶記》。敘述蔡伯喈娶趙五娘為妻,婚後即應試進京,及第後入贅牛相府家。時逢荒災,五娘克盡孝道奉養公婆,待公婆先後病逝後,求乞上京,夫妻始團聚的故事。
孝子慈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克盡孝道奉養父母的子孫。《孟子.離婁上》:「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古人之所謂卜其宅兆者,乃孝子慈孫之心,謹重親之遺體,使其他日不為城邑道路溝渠耳。」也作「慈孫孝子」。
忠孝節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夫妻盡節,對朋友盡義。清.邵長蘅〈侯方域魏禧傳〉:「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慷概激昂。」也作「忠孝節義」。
百計千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切能想到的計謀。如:「他用盡百計千謀,終於獲得美人芳心。」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據著他全忠盡孝真良將,怎肯做背義忘恩那死囚,乾費了百計千謀。」
不共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
慈孫孝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克盡孝道,奉養父母。如:「老師說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希望每位學童均能有慈孫孝子的心。」也作「孝子慈孫」。
養小防老,積穀防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撫養小孩,以防備年老時無人奉養;屯積穀物,以防備饑荒時無糧可吃。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養小防老,積穀防饑。妾雖女子,亦盡孝也。」也作「養子防老,積穀防飢」。
愧惶無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愧惶恐得無地自容。如:「父母在世時未能善盡孝道,深覺愧惶無地。」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