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8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寇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又說「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景德三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降為刑部尚書,知陝州。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貶至雷州(今廣東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陽)等地,病死於當地。一天宋真宗問:「吾目中久未見寇準,何也?」左右畏丁謂之淫威,竟不敢言。 著作留有《寇萊公集》。資料來源:網路
海角天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些酋豪洞主及其子弟,到建康當官或做客,同時做為人質。徐陵在文中先寫如今天下無事,自己(陳霸先)位居相位,備極尊榮,追想故人,只可惜一在天涯,一在地角,相隔遙遠,思念卻不得見,因此盼故人或其子弟能來朝中遊宦做客。後來「天涯海角」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偏僻或相距遙遠的地方。
天涯地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些酋豪洞主及其子弟,到建康當官或做客,同時做為人質。徐陵在文中先寫如今天下無事,自己(陳霸先)位居相位,備極尊榮,追想故人,只可惜一在天涯,一在地角,相隔遙遠,思念卻不得見,因此盼故人或其子弟能來朝中遊宦做客。後來「天涯海角」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偏僻或相距遙遠的地方。
前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趙策一》1>張孟談既固趙宗,廣封疆,發五百,乃稱簡之塗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兩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2>,聞往古,天下之美同3>,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4>,則...
居為奇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呂不韋:?∼西元前235, 戰國時秦人。本為商賈,因有功於秦莊襄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居相位時,曾使門客著《呂氏春秋》一書。 (6) 賈:音ㄍㄨˇ,經商。 (7) 邯鄲:戰國趙國的都城,地約在今河北省邯鄲市。 (8) 引:引導,帶領。
貶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貶官革職。《漢書.卷七三.韋賢傳》:「永光中,代于定國為丞相。貶黜十年之間,遂繼父相位,封侯故國,榮當世焉。」《後漢書.卷二八上.馮衍傳》:「帝懲西京外戚賓客,故皆以法繩之,大者抵死徙,其餘至貶黜。」
前事不忘,後事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趙策一》1>張孟談既固趙宗,廣封疆,發五百,乃稱簡之塗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兩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2>,聞往古,天下之美同3>,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4>,則...
腹劍舌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破壞了王氣,那對皇上及國家都相當不利啊!」玄宗聽信了李林甫的話,認為李適之治國欠周詳,不久便罷免其相位。林李甫就靠類似方法,順利地除掉了許多政敵,終於得到玄宗的完全信任,為相十九年,卻將唐朝盛世帶往衰敗之路。由於李林甫為人陰險,妒賢嫉能,所以當時的人都稱他為「肉腰刀」,又說他的嘴裡有蜜,腹中藏劍。後來「口蜜腹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一個人嘴上說得好聽,事實上內心險惡,處處想陷害別人。
腹劍口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破壞了王氣,那對皇上及國家都相當不利啊!」玄宗聽信了李林甫的話,認為李適之治國欠周詳,不久便罷免其相位。林李甫就靠類似方法,順利地除掉了許多政敵,終於得到玄宗的完全信任,為相十九年,卻將唐朝盛世帶往衰敗之路。由於李林甫為人陰險,妒賢嫉能,所以當時的人都稱他為「肉腰刀」,又說他的嘴裡有蜜,腹中藏劍。後來「口蜜腹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一個人嘴上說得好聽,事實上內心險惡,處處想陷害別人。
前事不忘,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趙策一》1>張孟談既固趙宗,廣封疆,發五百,乃稱簡之塗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兩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2>,聞往古,天下之美同3>,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4>,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