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6.48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乞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圓腎形,寬2-7 cm,鈍鋸齒緣,脈上疏被粗毛;葉柄密被毛,長5-15 mm。繖形花序花多數,花白色。

打破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摔破吃飯用的。如:「那小孩吃飯邊吃邊玩,不小心打破飯了。」
2.比喻丟掉工作。如:「我對上司交代的工作不敢怠慢,深怕打破飯。」
五牲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用的各種肉類祭品,因為是只供陳設以吸引人,是一種用「看」的祭品,所以叫「看」。《金瓶梅》第六三回:「五牲看,金銀山,段帛綵繒,冥紙炷香,共約五十餘抬。」
匙大小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湯匙、盤大小的事。指家中大大小小瑣碎的事情。《西遊記》第四七回:「他把我們這人家,匙大小之事,他都知道;老幼生時年月,他都記得。」
金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穩定而待遇優厚的職業。《轟天雷》第三回:「你不看城中幾個紳士麼,都是靠這兩樣做金飯的。這是官面的弄錢,還有那不官面的。」
砸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丟了差事,失業。如:「你帳目不清,小心砸飯。」
大盤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菜色豐富。《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賓主七八個人,猜拳行令。大盤大,喫了個盡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代家庭烘乾、保管餐具的電器用品。內部裝設有加熱板、自動控制器、超溫斷熱器等組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流行於蒙古各部族中的民間舞蹈。鄂爾多斯稱《酒盅舞》,喀爾喀蒙古人呼為杜爾伯特《頂舞》,土爾扈特蒙古人稱它為《筷碟舞》,蒙古諸部族的舞蹈孕育了當代《盅舞》(莫德格瑪著《蒙古舞蹈文化》)。它起源金元間的歌舞形式,蒙語稱「倒喇」意為又歌又舞。清陸次雲《滿庭芳》詞:「雙甌分頂,頂上燃燈。」《燕部雜 》注:「舞人頂甌燈起舞」。因舞者頭頂一或數,雙手各擎二盅,相扣有聲故名。是具有特技性的舞蹈。多在蒙古包裡,由一女子在宴席前表演,動作多以原地坐、跪立舞為主,舞者頭部與頸部保持穩定,頂時以頭部和頭巾巧妙運用,以腰、肩、背、腕,手的動作為主,把〈柔肩〉、〈碎抖肩〉、〈旋轉〉、〈下板腰〉、〈圓場〉...
吃幾乾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諷刺人能有多大本事。如:「吃幾乾飯就充老大,恐怕難以服眾,倒不如謙虛點兒好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