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於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訶請擊之,明徹不聽,曰:「搴旗陷陳,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一旬之間,水路遂斷。摩訶又請潛軍突圍,復不許,遂為周人所執,將士三萬皆沒焉。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注解〕
(1) 勛:功績、功勞。
(2) 晚謬:晚年鑄成的錯誤。
(3) 恃功矜能:依仗功勛,自誇才能。
(4) 關羽:?∼西元219,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蜀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諡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
(5) 王思政:北周太原祁人,生卒年不詳。魏孝武帝在藩時引為賓客,及即位,以預定策功封祁縣侯。...
|
所向摧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
|
攸向靡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
|
自固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陽鄉,稚館穀粲壘。雅聞而馳還,柵于壘外,與稚相持。聰聞粲敗,使太尉范隆率騎赴之,稚等懼,率眾五千,突圍趨北山而南。劉勳追之,戰于河陽,稚師大敗,死者三千五百人,投河死者千餘人。 〔注解〕
(1) 濟:過河、渡河。
|
紙上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消息,非常高興,用計截斷趙軍的運糧後路,圍困趙軍。過了四十幾天,趙軍糧草吃盡,趙括率領精銳部隊企圖突圍,結果遭秦軍亂箭射死,趙國四十萬軍士也都被秦軍俘虜,並且被活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紙上談兵」,用來比喻不切實際的議論。
|
自救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自顧不暇」。見「自顧不暇」條。01.唐.杜甫〈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今殘孽雖窮蹙日甚,自救不暇,尚慮其逆帥望秋高馬肥之便,蓄突圍拒轍之謀。」02.明.朱國禛《湧幢小品.卷一○.己丑館選》:「子孫不肖,方且流落,自救不暇。」
|
自保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陽鄉,稚館穀粲壘。雅聞而馳還,柵于壘外,與稚相持。聰聞粲敗,使太尉范隆率騎赴之,稚等懼,率眾五千,突圍趨北山而南。劉勳追之,戰于河陽,稚師大敗,死者三千五百人,投河死者千餘人。 〔注解〕
(1) 濟:過河、渡河。
|
衝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突圍而出。
|
李陵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楊繼業父子大戰遼軍,被困兩狼山,七郎突圍求援,遭奸臣潘洪殺害,六郎探信不回,楊繼業乃碰死李陵碑前。也稱為《托兆碰碑》、《兩狼山》。
|
誘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預作伏擊部署,引誘敵人脫離陣地來追擊我軍,或引誘被我圍困的敵人突圍進入我伏擊區,再予以伏擊殲滅。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