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1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質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的一種維管束組織,由導管、假導管(管胞)、木纖維及木質部薄壁組織等構成的複合組織。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分及無機鹽類,並能支持高大的樹幹和枝葉及貯藏。
樹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成樹皮的最內層,最新產生的次生木質不及次生韌皮部分別擔任水及醣類的運輸。當木質部核心增加厚度時,維管束形成層不斷向外推移,由於次破裂,然而由於另一種稱為木栓形成層的側面分生組織提供了保護;木栓形成層分裂產生木栓細胞,其細胞壁含有木栓質,因此木栓可取代被擠壓破裂的表皮。通常我們將位於維管束形成層外側的組織,包含韌皮部、皮層、木栓形成層及木栓合稱為樹皮。(註1) 樹皮與周皮樹皮與周皮是不一樣的。樹皮包含硬樹皮和軟樹皮兩個部分,通常只我們砍樹時從樹幹上...
分生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莎草科植物、藜科植物較為常見。 側生分生組織側生分生組織平行於根莖的表面而形成一帶狀結構,常見的維管束形成層(vascular cambium)及木栓形成層(phellogen)即屬之。植物直徑的擴張即由於側生分生組織進行平周分裂日漸增後所形成。 註釋[註一] 蔡淑華,《植物解剖學》,p52[註二] 蔡淑華,《植物解剖學》,p57 參考資料蔡淑華,《植物解剖學》,國立編譯館,民國62年5月。易希道,《植物生理學》國立編譯館,民國55年4月。William G. Hopkins, Norman P.A. Huner, 編...
葉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葉片上分布的維管束系統。有主脈、側脈、細脈之別,有支持葉片及輸送水分、養料之用。其分布的形狀各有不同。
薄壁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型態,事實上分生組織內部全為薄壁細胞[註一]。 分布薄壁組織在植物體內分布極廣,表皮、皮層、髓、維管束、葉肉、果實內皆有分布。但其形狀則依所在位置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常見有球體(如海綿細胞)或長筒多面體(如柵狀細胞)的型態。其來源亦並不固定,位於植物不同部位之分生組織皆能分化出薄壁細胞,初生維管束的薄壁細胞由原始形成層(procambium)分化而來;後生組織(如導管、篩管)內的薄壁細胞則由維
蕨類植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花植物的一大類群,不開花且不產生種子,主要以孢子繁殖的維管束植物。但現生植物狹義的蕨類植物,不含石松類、卷柏類與水韭類。
芝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申禁伐。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又指定芝山岩為「風景保安林」。1925年日本植物學家島田彌市調查芝山岩有維管束植物有319種,植物相豐富,有些種類稀少罕見,建議定此地為「天然物紀念地」(類似現今的保護區)加以保護。使得這裡至今仍保有當時多數的植物種類,具有各種不同生存方式的樹種,形成完整的天然林相。芝山岩調查小組此次完成植物種類的調查,共有維管束植物507種。原生植物中增加了126種,是當時島田彌市未發現的;但也有180種原生植物消失了。外來植物增加了1...
輸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送。[例]植物的根吸收養料後,藉由維管束輸送到枝葉。
松葉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松葉蕨科松葉蕨屬,多年生草本,高十至五十公分。為現存最簡單的維管束植物。不具根,地下莖匍匐,地上莖密集二叉分枝,綠色。葉片小,鱗片狀。孢子囊三個合生,黃色。主供觀賞。
貼補家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收入彌補家庭的日常費用。《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我兒回來也空了好幾個月了,總要弄點事情做做。一來有了事做,身體便有了管束,二則也可賺些銀錢貼補家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