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瓦解土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國力充沛。漢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後一改漢初無為而治的政策,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貨幣,建立年號,繼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並取消和親、主動出擊匈奴,使得漢朝聲威大振。但長期對外用兵,讓原本豐裕的國力消耗殆盡。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武帝又開納捐之例,定鹽鐵酒國營專賣,設均輸平準法,但諸多措施,仍無法挽救日漸頹敗的國勢。而以錢買爵,造成貪污風氣;重用酷吏,律令嚴苛,更使臣民刑獄甚濫,生活痛苦。徐樂亟思挽救國勢,便上書向武帝陳述治國之道,他特別強調地舉史事說明:「國家最大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的土崩,就是人民因為不堪暴政之苦,終於群起反抗。所謂的...
標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伐異黨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憂世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來從他求學,後來才被德宗召為諫議大夫。韓愈就在文章中假設有人問:「陽城不是自願要作官的,他不發言也是謹守本分,何必這麼苛責他?」韓愈回答:「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不是為了獲取名利與權勢而作官...
一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蹶,跌。「一跌不振」即「一蹶不振」。見「一蹶不振」條。01.宋.倪思《經鉏堂雜志.卷四.論君子小人其一二》:「物理循環,否泰不常,今日之得,安知不旋踵而失?小人一跌不振,何可勝數!」02.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房次律為宰相,當中原始亂時,雖無大功,亦無甚顯過,罷黜蓋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世多哀之。」 
劉宗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78~1645)字起東,號念臺,明山陰(今江蘇省紹興縣)人。明末以進士出身,累官至左都御史,因言語激直忤旨,被罷黜為平民。其學以誠意為主,慎獨為功,嘗講學蕺山。清兵南下,杭州失守,劉絕食而死,清廷追諡忠介。著《周易古文鈔》、《陽明傳信錄》等。
無益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濟於事」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劉摯〈論分析助役〉(據《宋文鑑.卷五七》引)若夫馮京、王珪同列預政,皆依違自固,不扶顛危。雖心悟其非而無所捄正,己之進退又媕婀而不決,皆非所謂輔臣之體。臣四海之內,孤立獨進,陛下過聽,任以風憲。嘗切思之,近歲臺諫官1>疊以言事罷免2>,豈其言皆無補於事歟?豈皆願為訐激險直之語,以自為名而絜去歟?嘗以謂欲言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漸道之,不可以隄防激鬥而發其怒。不惟難攻亦為患滋大。 〔注解〕 (1) 臺諫官:專司諫諍之職的官吏。 (2) 罷免:罷黜、免官。
劉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千里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2) 攘:排逐。 (3)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 (4) 廣土斥境:擴大疆域。 (5...
冷眼傍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幕僚,官祕書省正字。後還鄉隱居。在〈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詩中,徐夤看到友人因為直言敢諫,反而遭到君王罷黜,心生感觸地寫道:「若是冷靜地在旁觀看,就會覺得這幫阿諛小人的行為很可笑;可是要有人竭忠盡慮地直言進諫,反倒會受誣陷和冤枉。」表達了他對政治黑暗的不滿憤慨。後來「冷眼旁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來形容用冷靜的眼光在旁觀察,後亦用來形容漠不關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