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博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博古知今注音︰ㄅㄛˊ ㄍㄨˇ ㄓ ㄐ|ㄣ漢語拼音︰bó gǔ zhī jīn釋義︰猶「博古通今」。見「博古通今」條。 01.《孔子家語.卷三.觀周》︰「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源) 02.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近來有一秀才,姓蘇名秦,此人博古知今,真乃將相之器。」 參考詞語︰披古通今注音︰ㄆ| ㄍㄨˇ ㄊㄨㄥ ㄐ|ㄣ漢語拼音︰pī gǔ tōng jīn釋義︰披,翻閱。「披古通今」猶「博古通今」。見「博古通今」條。 01.南朝梁.簡文帝〈書案銘〉︰「敬客禮賢,恭思儼束,披古通今,察姦理俗。」 參考詞語︰通...
罪不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ì bù róng shù釋義︰罪行不容寬恕。見「罪不容誅」條。 01.《太平廣記.卷一二六.羊》引《還冤記》:「於是司徒王導啟罪不容恕,宜極重法。」 參考詞語︰罪豈容誅注音︰ㄗㄨㄟˋ ㄑ|ˇ ㄖㄨㄥˊ ㄓㄨ漢語拼音︰zuì qǐ róng zhū釋義︰罪過豈能一死抵之?見「罪不容誅」條。 01.宋.蘇軾〈謝制科啟〉其二:「罄其平時之所懷,猶懼不足以仰對。言多迂闊,罪豈容誅?」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仲尼: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尊俎: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泛指宴飲、宴席。俎,音ㄗㄨˇ,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 (4) 折衝:打退敵人攻城的戰車。指拒敵取勝。 (5)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稱為「晏子」。 ...
噬臍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噬齊」同「噬臍」。要人用嘴咬自己的肚臍,是做不到的事。根據《左傳.莊公六年》記載,楚文王出兵攻打申國,路經鄧國時,鄧祁侯因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於是設宴款待。這時騅甥、甥、養甥三人請求鄧祁侯趁機殺了楚文王,他們認為將來滅掉鄧國的人一定是楚文王,如果不儘早動手,以後再後悔,就來不及了。但是鄧祁侯不答應。結果莊公十六年,楚文王出兵滅掉鄧國。後來「噬臍莫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後悔已遲。「噬臍莫及」完整語形見於明朝焦竑《玉堂叢話.卷七.規諷》:「宜鑒覆轍,為宗社生靈永遠之謀,失今不圖,噬臍莫及。」意思是:為了人民社稷著想,要避免重蹈覆轍,免得後悔已遲。
六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書》、《禮》、《樂》、《易》、《春秋》。《莊子.天運》:「孔子謂老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進入眼中,使眼睛一時睜不開。《莊子.天運》:「老曰:『夫播穅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六.木部.桑》:「雜物眯眼,新桑根皮洗淨搥爛,入眼撥之自出。」
施教因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材施教」之典源,提供參考。 #《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九》孔子1>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語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嚴肅的樣子。漢.賈誼《新書.卷八.勸學》:「既過老,噩若慈父。」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一步一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仲尼: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4) 瞠:音ㄔㄥ,張目直視的樣子。
老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春秋時老撰,分上下篇。闡述道、德的意義。也稱為「道德經」、「道德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