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7.70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心理學理論。主張研究人類行為應與研究動物行為一樣,利用客觀測量,解釋環境與行為學習之間的關係,不探討意識與一切內在心理歷程對行為的影響。
發現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發現式教學法1.1 教學歷程1.2 教學原則1.3 優點與限制1.4 中英文關鍵字1.5 參考資料 發現式教學法  發現式教學法(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即是讓學生在自由輕鬆的氣氛下,自行發現事物和情境之間的關係。布魯納在其《教學理論之建構》(1966)一書中,對於如何改革教學以促進學習效率一事,有如下陳述: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决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
認知理論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理論取向(Cognitive approach)目錄1 定義2 認知觀點對教學設計的貢獻3 教學策略的應用4 教學設計的轉移5 對回饋的看法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是目前影響教學設計的主要因素。主要在探討教學刺激與學習者反應的內在認知結構,認知表現(performance)與形成的過程。什麼是認知?一是表示「即將知道」,也就是個體知覺、理解、思考、記憶、注意的內在歷程;另一是指與注重外在可觀察行為相反的理論,意即強調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內在歷程。 認知觀點對教學設計的貢獻1.提出學習與記憶的訊息處理理論2.提出教學策略3.研究焦點的轉移訊息處理論界定學習是透過學習者腦內結...
前導組織體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導組織體教學模式1.1 「前導組織體」的功能1.2 「前導組織體」的撰寫與呈現方式1.3 「前導組織體」教學模式結構1.4 中英文關鍵字1.5 參考資料 前導組織體教學模式  「前導組織體」為Ausubel於1962年提出,他將之定義為「於教學前提出之一個比學習材料具有較高抽象性、涵蓋性的介紹性材料(涂綺穗,1999)。」在學生學習新概念形成新知識時,首先會用自己既有的要領概念核對新概念,並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之內,從而同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如果能將新知識的主要概念提出,使之與學生既有的要領概念(先備知識)或認知結構相結合,就能使學習者將新學習中較分化、細節...
認知行為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ory)認知行為治療結合行為學派理論,並強調諸如思考、感覺、動機、計畫、目的、意象與知識等概念,是目前最具有實證基礎的治療取向,有完整的訓練手冊;由於目前心理衛生服務與醫療照顧制度的限制,強調要有實證基礎,保險才可能給付,因此亦是目前最受重視的治療取向。此學派的主要概念包括如下:1.基模:係指包含個體基本信念與推論的架構,是個體主觀賦予意義的認知架構,相當穩定。2.模式:係指個體的認知、情感、動機與行為基模的連結網絡,是人格的基礎,藉此解釋與順應外在的刺激與要求。3.自動化思考:較不易覺察,但是又不像信念或基模那麼根深蒂固,很像Freu...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dilemma-based teaching)目錄1 定義2 起源與發展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教師於教學過程中,呈現道德兩難(dilemma)的題材,激發學生討論,從而改變學生的道德認知結構,提升學生道德認知層次和道德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法。 起源與發展此法則理論,主要來自皮亞傑(J.Piaget)道德發展理論和郭耳堡(L.Kphlber)道德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發展是從不關切任何規範(無律期),到懼怕權力和權威而遵守規範(他律期),最後發展到能自動遵守規範和表達他所認定的規範(自律期),此時不會盲目迷信權威,行無對錯不僅視其行為後果,且考慮當事人的...
義務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務倫理學(deontology ethics)西方到了近代,特別是十七、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時代,湧現一般日常生活行事都以自身理性運用為依歸的風潮。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個人理性思考的地位置於各種形式的權威之上。他主張,每個人應遵循自己內心中的「無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這個無上命令可以化作一項「可普遍化原則」(principle of universalizability):你要如此行事,好讓你的決定成為律法;也就是說,你要怎麼做,完全看你是否願意讓別人處在你同樣的情況時也照樣去做,而你內心並沒有一絲矛盾或不情願。基本上,康德認為,道德上的...
資賦優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一個社會因為文化的不同,對事物價值的認定也不同,因而資賦優異一詞的定義也因為潮流的變遷而有所改變。近代心理學者和教育學者,也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和解說。目錄1 特蒙(Lewis Terman)2 亨利(Henry)3 資賦優異年鑑手冊4 克拉克和考夫門(Clark and Kauffman et al)5 撒姆遜(Sumption)6 威蒂(Witty)7 威廉(William)8 馬丁遜(Martinson) 特蒙(Lewis Terman)資賦優異的條件之一,是智商在史旦佛本奈智力量表上需有140以上,當時人們多依照此標準決定是否為資優兒童 亨利(Henry)資賦優異者是指天資聰穎者,只...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英文名稱2 特色3 發展方向4 校徽5 學院系所6 校史7 交通資訊8 願景9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National Chin-Y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特色落實專業化的技職教育目標 著重各科系所的特色專長訂立重點教育目標,實行學院管理,促進學制簡化,提昇教學品質與研究水準。積極推動整合性研究團隊,成立研究中心,結合國內外研究團隊,積極介入前導性產業領域,發揮實用性科技轉移實效。卓越教學品質精進計畫 本校主動爭取教育部獎勵大學卓越計畫,五個分項計畫為:教師教學品質精進學生學習成效精進職場競爭力再加值全人學習精進計畫教學資源整合共享系所本位課程規劃—建立系所特...
啟發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啟發法,是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想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注入法不同。注入法是由教師說、學生聽,只有教師的片面講述而無學生的活動,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毫無自動思考的機會;啟發法是教師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進行教學,上課時由教師提出問題,使學生運用思想去理解、分析、推論、判斷、綜合、批評,以求解答或解決問題,從而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經驗逐漸擴散,思想更為靈活。目錄1 舉例1.1 五段教學法之應用1.2 五段教學法之優缺點2 關鍵字3 參考資料 舉例啟發教學法之範圍並不固定,凡能啟迪學生思考、發展學生自動學習之能力的方法,均可稱為啟發教學法,在此以五段教學法為例以說...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