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郭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芝(1921-2013),作曲家、口琴演奏家,出生於新竹州苗栗郡裡庄。就讀臺南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一年間,參與口琴社團,引發了對西方音樂的興趣,後赴日本入東洋音樂學校及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作曲科求學。1946年回臺後,曾任省立新竹師範學校教職、玉峰影業公司音樂專員。他所創作的《交響變奏曲-以土風為主題》是第一首臺灣人創作、並在國內首演的交響曲。1966年再度赴國立東京藝術大學深造三年。1973年專職於省立交響樂團(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研究部,至退休。曾獲國家文藝獎(二次)、吳三連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總統二等景星勳章等,並獲私立靜宜大學頒贈榮譽博士。代表作有臺語藝術歌曲《紅薔薇》(1971)、《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1987)、管弦樂組曲《天人師-釋迦傳上、下集》(1988)、等。 資料更新時間:109.4.2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專供統治者狩獵玩樂的林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北平市南永定門外二十里處,為歷代皇帝遊獵的圍場。
美國學(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學(或稱阿加德米),特別指十八、九世紀在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和紐約州設立的一種私立學校和學院。
  美國中學制度歷經數度變革;一般教育史學家將其發展過程分為四個時期,即拉丁文法時期、學時期、公立中學建立時期及學制改革時期。
  美國的學係仿自英國;十八世紀中葉的新英格蘭,其航運、造船、通商貿易、銀行、工業等,均已日漸發達,社會生活亦日漸複雜,原先盛行一時的拉丁文法學校(Latin Grammar School),已經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於是新式的學便應運而生。
  既是科學家,也是政治家,更兼慈善家的富蘭克林(Benjami...
密爾頓學(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的詩人及人文唯實主義者密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的設計於一六四四年發表〔教育論文〕(Tractate on Education),為英格蘭擬出一套學(或稱書院, Academy)計畫。
  密爾頓學係採取一種百科全書式的教育;男童由十二歲至二十一歲均在同一學中學習,以取代分為兩級的中等學校及大學教育。課程第一年係以簡易的拉丁文、希臘文、算術、幾何及道德訓練為主。往後的三、四年,則精習希臘文及各專門學者的農學、生理學、建築術、自然哲學、地理、醫學著作,以及攻讀自然科學、堡壘、工程及數學等學科。再接下來,則自希臘文著作及〔聖經〕中學習,而有關倫理...
〔程氏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氏墨〕為明代墨譜重要之圖錄。明程君房撰。君房,名大約,字幼博,號筱野,君房乃其別字。歙縣岩寺鎮人。幼年愛好製墨,富有創造性,能集前人之長,又自出機杼,所製墨「寂光內蘊,神彩堅持」,深得時人褒賞。自詡「我墨百年可化黃金」,又云「一技之精,上掩千古」。董其昌曾云:「君房之墨,橫絕千古,百年之後,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後,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邢侗也以「堅而有光,黝而能潤,舔筆不膠,入紙不暈」來概括程墨之特色。是書計12卷,收君房製墨凡520餘品,均摹繪成圖,分成6類,為玄工、輿地、人官、物華、儒箴、緇黃。每類又分上下卷。書中插圖為當時書畫名家丁南翔、吳左千、李維楨、汪伯玉等人所作...
瓊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河南省封縣西門外,宋乾德二年所置,新科進士均在此接受皇帝的賜宴。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幸瓊林》:「駕方幸瓊林,在順天門大街,面北,與金明池相對。」
運動(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或稱阿卡德美運動的興起,乃由於十八世紀初美國的學院和拉丁文法學校,未能配合青年的職業需求,特別是缺少新科學方面的課程,因而備受批評;而英國則早已改進了這些非國教派的新式學校(the Nonconformist Academies),以配合學術發展和實用的世界潮流,並提供時代所需的訓練課程。美國直至十八世紀下半葉,才開始仿效英國大規模地擴充新式的學
  美國在一七七六年獨立之後,各州均建有學;到了一八○○年時,約有一百所。此種主要由私人籌資建立的學校,取代了原有的拉丁文法學校,不僅成為主要的中等教育學校,且也影響了美國的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
  學在課程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意盎然的庭園。宋.歐陽修〈蝶戀花.翠紅芳晴滿目〉詞:「翠紅芳晴滿目,綺席流鶯,上下長相逐。」
英國的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七世紀時由於〔信仰統一法〕(Act of Uniformity, 1622)的頒行,規定所有教師須簽署遵從英國國教禮拜儀式之聲明書,否則願接受罰鍰或徒刑,因而使得不遵從國教的清教徒教士二千多人被逐,而不從國教之子弟也為文法學校及大學開除。這些教士即轉而設立反國教之學校,即學,以培育清教徒教士為目的。在十七世紀時他們的活動處於隱密狀態,到了十八世紀始形成顯著的運動。
  根據美西恩公司(Methuen & Co. Ltd)出版之〔西方教育史〕(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的記載,在一六六二至一八四三年間英國有七十三所重要的學,其中三十四所提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