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2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爬行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爬行動物(reptile)1.1 特徵(註1)1.2 烏龜1.3 蜥1.4 蛇1.5 關鍵字1.6 參考書目 爬行動物(reptile)爬行動物是由兩棲動物所進化而來的,也的生活在水哩,有的生活在陸地上,而牠們的祖先是恐龍,現在約有6500種爬行動物,牠們的身體大都披著防水的外衣(這種外衣是一種角質鱗片)。爬行動物也屬於變溫動物,當體溫太低時,就需要太陽熱量為運動提供能量;需要降溫時,就會爬到陰涼處躲避日光。爬行類動物也都具有內耳和中耳,像是鱷魚還有外耳,這是魚類所沒有的。(註2) 特徵(註1)爬蟲類的動物有蜥...
變色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蜥亞目。略似守宮,長八、九寸,皮面呈粒狀,能隨時變易體色,故稱為「變色龍」。也稱為「十二時蟲」。
勞燕西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色,至腰部漸轉為紅褐色。常在草坡、疏樹林或農田村舍附近活動,常立於枝柱上。性凶猛,喜食昆蟲、蛙類、蜥。 (2) 燕:鳥綱燕科各種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約有七十餘種。體小翼大,飛行力強,尾長,分叉呈剪刀狀。背黑腹白、腳短,不利於步行。每年產卵二、三次,每次約三至六個卵。常見的有毛腳燕、赤腰燕、洋燕、家燕等。俗稱為「燕子」。 (3) 黃姑:牽牛星的別名,天鷹座中最亮的一顆星,與織女星隔銀河相對。 (4) 織女:星名。屬天琴座,是夏秋夜空中一顆明亮的星,隔銀河與牽牛星相對。中國古代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女兒,與牽牛郎為夫婦,婚後廢織,被天帝分隔於銀河兩岸,遙遙相對,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方能相會。
爬蟲類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脊椎動物。皮膚表面有角質鱗或甲,四肢短小,體溫隨氣溫改變而呈起伏,以腹貼地行走,屬卵生或卵胎生,用肺呼吸。如蛇、龜、蜥等。也稱為「爬行動物」、「爬蟲」。
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鶆䴈:動物名。鶆䴈目鶆䴈科。似鴕鳥,但較小,不會飛。有三支腳趾。善游泳。為一夫多妻制。以植物、軟體動物、蜥等為食。產於南美洲。
伯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伯勞科。種類多,以臺灣常見的紅尾伯勞為例,體型較雀稍大,頭、頸、背部呈珠灰色,至腰部漸轉為紅褐色。常在草坡、疏樹林或農田村舍附近活動,常立於枝柱上。性凶猛,喜食昆蟲、蛙類、蜥。成語中的「勞燕分飛」,勞指的就是伯勞鳥。如:「屏東恆春一帶每年九月後,都有伯勞來訪,我們應當好好保護這批大自然的訪客。」
豺狼成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惡人性情如豺狼一般凶殘。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加以虺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佞,殘害忠良。」
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紋骨魚綱合齒科海產魚的總稱。體形細長,頭部類似蝦及蜥。長鱗,有利齒,性情凶猛,為大洋性的上層魚類,以追捕魚類為食。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海區,如臺灣東北方的東海南部外海。
巨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蜥亞目巨蜥科。肉食性。頭、頸和尾部均較長,身體笨重,四肢發達。產於東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體長最大者可達三公尺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