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1 ms
共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如:「拜求」、「跪拜」、「下拜」、「參拜」。
訪問、看望。如:「拜訪」、「拜會」。
祝賀。如:「拜年」、「拜壽」。
授官。如:「封侯拜相」。
再見。為英語b的音譯。如:「拜拜!明天見。」
一種人際關係上的尊敬說法。如:「拜託」、「拜領」、「拜讀大作」。
|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負增強是免於受制裁或痛苦的威脅,而增強目標行為,做出合格行為,以脫離痛苦厭惡的情境。負增強作用的語法是:假如不..,就要..。(例:假如不寫作業,就要取消下課時間來寫作業。)負增強作用分為兩類:一類是逃脫行為。如:烈日下會走避到陰涼的地方;或脫掉一雙窄小難受的鞋子;或按期繳款,免受過期的處罰;或上課專心,以免放學後留校一小時。另一類是防患行為。如:法律明訂犯扎法後果而不觸犯;遵守交通號誌免於受罰;用功準備考試以防成績不好而受罰。類化作用與辨別作用類化作用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刺激情境類似,兩種刺激愈相似,愈易類化。幼兒...
|
詞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詞在區別語法功能特點的詞類中,具有的屬性。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為詞類,而「人」、「事」等詞的詞性為「名詞」。
|
全語文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社會學習:營造社會互動的教學環境,經由師生、同儕間的互動、協調,互相學習,而學會社會中語音、語意、語法和語言的實用法則,可以讓學習更廣、更深。冒險和錯誤是語言發展自然和必要的過程:鼓勵學生猜測,才能具有冒險心去自創語言,也才能建構自己的意義。所以老師要允許學生冒險、犯錯。錯誤的產生能夠提供老師更多學生的訊息,透過老師的引導,他們能錯誤中成長,他們將逐漸發展出符合約定俗成的語言規則。 全語文在教學上的應用(引自吳芬玲,2004)朗讀:老師先念繪本內容給兒童聽,以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認識故事的基本結構。兒童也可以齊聲朗讀、...
|
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法學上指通過一定的語法形式表示行為動作與主體的關係。一般分為兩種:(1)主動態:行為動作由主體發出。如:「他玩球。」(2)被動態:動作由主體承受。如:「球被他玩。」中文的被動態常用「被」、「給」等虛詞來表示。
|
飛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應用3 種類4 原則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依據語言之實踐現象,說話或作文的時候,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記錄所寫人物發錯的音、寫錯的字、用錯的詞、不合的語法、不通的邏輯等語言,即為飛白修辭法。 應用1.可以刻畫人物特性:對個人物說錯音、寫別字、用錯辭、不合語法、不合邏輯等的語言,本來是不值得一提的,現在故意記錄、援用,可以表達該人物的特性。2.可以表達真實情境。3.可以增進語文情趣:妥切使用飛白修辭法,由於跟一般的語言規則不同,吸...
|
語氣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4.儲誠志,1994。〈語氣詞語氣意義的分析—以「啊」為例〉。《新視角漢語語法研究》。趙金銘主編。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頁355-368。
|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粵語,這讓讀者更真實的如臨其境,在其他作品之中,更不時會採用年輕人經常在同儕間,談話所用非正式,在語法上可能也不正確的字句,也是同樣的效果。而談到歐化句法,就不得不提及文壇上採用歐語書寫方式,曾經在文壇上掀起一股小小的浪潮,儘管至今許多的學者對這樣對中文來說拗口的造句方式並不鼓勵,許多教師也反對學生以此為學習榜樣,但是運用得宜者,卻不得不承認緊湊的有機組織和伸縮自如的節奏是值得傚法的技巧。 散文之密度 與物理上所言之密度,有異曲同工之妙,密度的要求,則是認為在一定的篇幅中,滿足讀者對於美感要求的份量,其中有幾個主要的...
|
王禎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卻不儘是台灣口語,內中夾雜了不少獨創的句法;有些是文言,有些是鄉俗俚語,甚至間或也有一兩句西化語法。這些不同的句法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王禎和所獨有的文體(style)。 〈李歐梵〉* 他的語言是獨特的,混合了臺語、國語、英語、日語,特別是台灣化的日語,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混合形式;而且有時也夾進文言,可以說很多地方是神來之筆。 〈姚一葦〉* 王禎和在處理他的語言上是下了極大功夫,絕不是隨意寫出來的。 〈姚一葦〉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7...
|
口語表達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寶貴(2002)認為是正確的發聲、構音及合乎文法規則的言詞;羅秋昭(1996)則認為是語音、語詞、語法。總括來說,口語表達是指個人透過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表達的過程中,能符合內容豐富、掌握重點、條理分明,加上語音清晰、語速流暢、音量適中和自然的態度及應用豐富的肢體等特質。口語表達能力是兒童應學習的基本能力,也是人際互動的一種重要工具,所以兒童早期學習口語表達是很重要的。而任何「發展」均非由單一因素影響,口語表達發展亦不例外,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學者(羅秋昭,1996;林公翔,1993;胡海國,1976)提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