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恆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情。《福惠全書.卷一.筮仕部.起程》:「互相爭嚷,亦世俗恆情耳。」
阿朗壹古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一條日治以前南部平埔族移民臺東的天然古道,舊稱為「卑南道」。其位於屏東、臺東交界的海岸線上,至今尚無公路通行。這條古道可從滿州起程,也可由車城循四重溪谷上溯,最後在旭海部落交會,由此沿東南海岸線北上,陸續經過達仁、大武、太麻里,抵達臺東卑南。因為大武於清代舊稱為「阿朗壹」,所以這條路又稱為「阿朗壹古道」。
半路修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她賣給了人家,得了十五貫錢。陳二姐信以為真,心想應該先回家告訴父母,於是待劉貴睡著後,趁夜收拾包袱起程。途中遇到剛從城裡賣了絲綢要回家的青年崔寧,正好同路,於是二人結伴同行。不料,當夜劉貴家中遭竊,小偷不僅拿了那十五貫錢,情急之下,更殺了劉貴。天明之後,左鄰右舍發現,趕緊追回陳二姐和崔寧。官府查辦時,因為崔寧身上剛好有販賣絲綢所得的款項十五貫錢,誤認是二人謀殺了劉貴,因此屈打成招,處以死刑。「半路出家」這個成語就用來比喻中途轉業改行,亦用來指成年後才出家為僧為尼。
孫山之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落孫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朝時吳地有個讀書人叫孫山,他很聰明,生性風趣幽默,又頗有才氣,因此人家都叫他做「滑稽才子」。有一年,他要到別的郡參加考試,因為同鄉某人的兒子也要參加,於是就作伴前往。放榜的結果,同鄉人的兒子並沒有考取,而孫山則是名列榜單的最後一名。等孫山先起程,回鄉後,同鄉人向他探問自己的兒子考得如何,孫山回答說:「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你的兒子更落在孫山的後面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名落孫山」,用來暗喻應考者落於榜單之外,指應考不中。
就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程、上路。《魏書.卷八二.常景傳》:「是時詔下三日,戶四十萬狼狽就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明日高公曉得崔俊臣沒人伏侍,贈他一奴一婢,又贈他好些盤纏,當日就道。」
分隸偶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朝萬經所撰,二卷。全書論分隸諸法;唐、漢分隸異同;漢、魏碑考,及古今分隸人名,上起程邈,下迄明末馬如玉,共三百十二人,各系以小傳。以前著述家自趙歐以下,罕有論及分隸筆法者,而經所錄頗詳析有門徑,考證亦較精核。書成未刊,至其孫綿前為校刊。
挈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攜帶。《喻世明言.卷一七.單符郎全州佳偶》:「單司戶選吉起程,別了一府官僚,挈帶妻妾,還歸臨安宅院。」
途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旅途中住宿的地方。《福惠全書.卷一.筮仕部.起程》:「一一照號開記,以便途次取用。」
發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程。明.朱權《荊釵記》第四八齣:「我在東甌發足,渡口登舟。」
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令起程。《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閒道萆山而望趙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