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01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齊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辯論、辯說。《文選.左思.魏都賦》:「天經地緯,理有大歸,安得齊給守其小辯也哉。」
優游不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茹2>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喜淫刑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 〔注解〕 (1) 緩心:凡事遲緩。 (2) 柔茹:柔懦、軟弱。
佹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詭異怪誕的辯說。《淮南子.齊俗》:「詆文者處煩撓以為慧,爭為佹辯。」也作「詭辯」。
名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思想家論述名實問題的辯論。始於春秋時孔子正名、老子無名、墨子取實予名的爭辯。戰國時則有惠施、公孫龍的名家出現,荀子並把名辯問題,具體分析為名、辭、辯說三方面,對中國古邏輯學貢獻很大。
喋喋便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便,辯說的樣子。喋喋便便形容愛說話的樣子。《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喋喋便便,言多之狀。」
誇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大辯說。《三國演義》第四三回:「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