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0.2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二三炮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導火線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導火線1954年初,東南亞公約SEATO粗具雛型,但各國都不歡迎台灣的「中華民國」加入,迫使國府加緊與美國訂定雙邊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向國府表示,只有在國府承諾不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條件下,美國才有可能締約。 經過就在東南亞公約醞釀成立之際,1954年5月到8月期間,國府空軍曾多次在中國大陸沿海攻擊中共軍艦,而北京當局也大肆放話要「解放台灣」,目的之一是迫使想參加東南亞防禦條約的國家反對台灣加入。8月1日,周...
產婆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的母親是助產士,蘇氏即以助產的方式來比喻自己引發別人思考問題的方法。即利用不斷的提出問題,迫使對方努力思考,尋找答案,進而激發天賦的思想。
去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去職務。[例]局內常常發生人事糾紛,議員們認為局長領導無方,迫使他去職。
不信任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任內閣制中,國會為迫使內閣去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西元一八四一年,起源於英國。凡採取內閣制的國家,當國會反對內閣的政策時,即可提出不信任案,採行不信任投票。如果此案通過,內閣即須總辭,或由元首解散國會,重新改組,以訴諸選民公決。此乃反對黨制衡執政黨最有效的方法。
戶對門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2) 外親:指母親或妻子娘家的親屬。 (3) 敕:告誡、命令。 (4) 彊:音ㄑ|ㄤˇ。迫使、使用強力。同「強」。
羅馬和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羅馬帝國,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然而在西元476年,蠻族攻陷西羅馬,迫使西羅馬最後一位皇帝退位,此後,羅馬帝國便只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延續 下去。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君士坦丁英文關鍵字:Constantinus I Magnus 出處朱明珠/著。世界歷史,2000年出版,頁26~27。紅樹林出版社。
義務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應受之教育。凡年滿規定入學年齡的兒童,國家可強迫使其入學,其入學年齡及受教年限各國不同。臺灣現制規定九年,即國民小學六年、國民中學三年。也稱為「強迫教育」。
分我杯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項羽以烹食劉邦之父為要脅,想迫使劉邦退兵,劉邦不但不受脅迫,反而請項羽分他杯肉羹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以分我杯羹比喻自他人處獲得一份利益。唐.李白〈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天足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民初在中國發生的女權社會運動。主張婦女解除纏小腳的惡俗。第一個天足會於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在廈門成立,由基督教牧師約翰.麥克高旺(John Mac Gowan)組成,其主張得到梁啟超、康有為的支持,終於迫使慈禧太后在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下詔廢纏足。
西班牙內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1931年,西班牙共和黨人迫使國王阿方索十三世逃亡。新的共和國政府實行多項社會主義政策,包括土地國有化,限制軍隊和教會的權力。1936年,部分支持法西斯長槍黨的軍官發動政變,領導者正是佛朗哥將軍;叛亂襲捲全國,激烈的內戰爆發了。為了幫助佛朗哥,義大利法西斯派遣陸軍,德國出動空軍,而俄國共產黨則向共和國政府提供大量的資金和軍備。然而1939年9月,佛朗哥已經佔領大半個西班牙,成為獨裁者,並且只允許長槍黨一黨獨大。 為信仰而戰當時內戰時期共和政府把法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