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刻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五情冰炭6>,罔知所措。晝愧於影,夜慚於魄,啟處不遑,戰跼無地。 〔注解〕 (1) 愍:音ㄇ|ㄣˇ,憐恤、哀憐。 (2) 甯越:戰國趙中牟人,生卒年不詳。苦於耕稼之勞,刻苦求學十五年,遂為周威公之師。甯,音ㄋ|ㄥˋ。 (3) 辜:罪過。 (4) 三公:三為「王」之訛。王公,指王承,晉太原晉陽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東海郡太守。 (5)...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言九鼎」。見「一言九鼎」條。 01.《人中畫.風流配.第一回》:「老師九鼎一言,即納吉問名不。於此門生傳示司馬,使他靜守甥舍,以待乘龍可也。」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懸鶉百結注音︰ㄒㄩㄢˊ ㄔㄨㄣˊ ㄅㄞˇ ㄐ|ㄝˊ漢語拼音︰xuán chún bǎi jié釋義︰即「鶉衣百結」。見「鶉衣百結」條。 01.北周.庾信〈擬連珠〉其二九:「蓋聞懸鶉百結,知命不憂;十日一炊,無時何恥。」 02.《聊齋志異.卷二.張誠》:「途中資斧斷絕,丐而行。年,達金陵,懸鶉百結,傴僂道上。」 參考詞語︰百結懸鶉注音︰ㄅㄞˇ ㄐ|ㄝˊ ㄒㄩㄢˊ ㄔㄨㄣˊ漢語拼音︰bǎi jié xuán chún釋義︰即「鶉衣百結」。見「鶉衣百結」條。 01.宋.趙崇嘏〈鷗渚微吟.書事〉詩:「東鄰老翁寒不寐,百結懸鶉收悲涕。」 參考詞語︰百結鶉衣注音︰ㄅㄞˇ ㄐ|ㄝˊ ㄔㄨㄣ...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取義」條。 01.《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齊王芳》:「脩於廣坐之中手刃擊禕,勇過聶政,功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矣。」
徐娘半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年長而頗具姿色風韻的婦女,含有輕薄的意思。語本《南史.卷十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例]眼前出現這位太太,年半百,但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巧奪天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般,燉煌人,莫詳年代,巧侔造化。於涼州造浮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 參考詞語︰巧造化注音︰ㄑ|ㄠˇ ㄩˊ ㄗㄠˋ ㄏㄨㄚˋ漢語拼音︰qiǎo yú zào huà釋義︰,超過。「巧造化」猶「巧奪天工」。見「巧奪天工」條。 01.《太平廣記.卷二二六.馬待封》引《紀聞》:「又奏請造欹器酒山撲滿等物,許之,皆以白銀造作,……皆若自然,巧踰造化矣。」 參考詞語︰巧絕天工注音︰ㄑ|ㄠˇ ㄐㄩㄝˊ ㄊ|ㄢ ㄍㄨㄥ漢語拼音︰qiǎo jué tiān gōng釋義︰絕,越、過。「巧絕天工」猶「巧奪天工」。見「巧奪天工」條。 01.宋.袁褧《楓窗小牘.卷下》:「粗者以供屏牖妝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等待。如:「候車室」、「時不候」、「恭候大駕」、「稍候一會兒」。《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僮僕歡迎,稚子候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偵視、探測。唐.李白〈關山月〉詩:「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宋.蘇轍〈六國論〉:「秦人不敢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於其間矣。」
天涯海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據《文苑英華.卷六八二.邊防上》引)年號武平,國即清晏,君之聞此,寧不欣躍。但昔緣王事,遊踐貴鄉,日想山川,依然舊識。吾既忝荷朝私,位臺袞,身持帝王之柄,手握天下之圖。故鄉如此,誠為衣繡,故人不見,還同宵錦。天涯藐藐1>,地角悠悠2>,言面無由,但以情企。今者王猷帝載,化被無垠,浮海窮山,罔不咸格,投竿負鼎,馳步蒼龍,崖穴丘園,爭趨金馬,君之才具,信美登朝,如戀本鄉,不能遊宦,門中子弟,望遣來儀,當為申聞。 〔注解〕 (1) 藐藐:曠遠廣大的樣子。 (2) 悠悠:眇遠無盡的樣子。
絕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據《蘇東坡全集.卷一一.書》引)臣近者不度愚賤,輒上封章言買燈事。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席稿私室,以待斧鉞之誅,而側聽旬,威命不至,問之府司,則買燈之事,尋已停罷。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聽之,驚喜過望,以至感泣。何者?改過不吝1>,從善如流2>,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3>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顧此買燈毫髮之失,豈能上累日月之明,而陛下翻然改命,曾不移刻,則所謂智出天下,而聽於至愚,威加四海,而屈於匹夫。臣今知陛下可以為堯舜,可與為湯武,可與富民而措刑,可與強兵而伏戎虜矣。有君如此,其忍負之。 〔注解〕 (1) 改過不吝:有過就改,絕不猶豫。見「改過不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