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Quedius (Distichalius) shiow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us shiow 與台灣其他兩種Distichalius亞屬種類差別僅在於顏色的不同。有關本種的棲息環境仍不清楚,可能發生於中海拔山區至2700公尺的森林中。標本曾於大雨後於林道邊緣所堆積的葉片中採到,或藉由篩檢茂密的原生針葉林或優勢針葉林下的腐質土壤中取得。截至目前為止,有關本種之文獻僅有一篇,因此本種之描述以Smetana (1995) 所發表之原始文獻為主。
Telorta shenhornyeni頭部及胸部深紅棕色,下唇鬚更紅,肩板摻雜深棕色,前胸飾毛發育良好,腹部淡棕灰色。雌雄觸角皆為絲狀。前翅呈相當短的三角形,頂角尖銳,外緣稍向頂角處凹陷。前翅底色亮紅棕色,具稀疏灰色斑點,中央區域覆蓋較濃赭色,特別是翅紋周圍。後翅底色光滑,深黃色,充滿各種濃度棕灰色,且幾乎掩蓋底色,特別是外緣區及沿外緣條紋。本種較常出現於台灣高海拔森林區,但其生態習性及寄主植物未知。T. acuminata與本種相當類似,但其前翅外緣非齒狀,且翅顏色較淡而鮮明,前翅為均勻橙黃色,後翅赭色更明顯,且遍佈淡黑灰褐色。比較本種與本屬已知種類,T. shenhornyeni與T. ...
Metabraxas rubrotincta Inoue, 198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tabraxas rubrotincta Inoue, 1986與日本的M. paucimaculata Inoue關係相當接近,但其翅底色較白帶桃紅色,黑色的小盤室斑紋較小,前翅具中線、後中線及亞外緣線且彎曲更強烈,因為外緣隆起更強烈,且後面兩條線又與其平行之故。橫線的翅脈點較小,特別是亞外緣線的點比paucimaculata小。腹面更白。M. tincta亦為相近之種類,但其翅脈點較上述兩種更大。M. tincta翅底色則與paucimaculata.相當類似。至目前為止,本種的生態習性及寄主植物尚不清楚。本種敘述主要引用Inoue(1986)所發表文獻內容。
朱士嘉(1905-198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士嘉字蓉江,江蘇無錫人。1928年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32年獲北平燕京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先後任輔仁大學講師和燕京大學圖書館中文編目部主任。1939年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1946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博士學位。後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遠東系副教授,並加入美國遠東學會,地方志學會和檔案工作者協會。1950年回國,任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以後,先後任職於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中國科學院中南分院圖書館、湖北科技大學圖書館。現任湖北省文史館副館長、國務院中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中國地名委員會顧問、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員。中國地方志協會副會長。
Quedius (Raphirus) leeng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es (Raphirus) leeng 整體特徵上與 Q. goang ,非常類似,但差異如下:體型較小,顏色較暗,大多為均勻亮黑色,副器顏色較暗,中後足脛節中央平面和後足腿節側面很明顯顏色較暗。Q. Leeng 體型較小,觸角短,頭上微點刻形成較大網狀且粗糙,前胸背板微點刻則在中央部份形成網狀。目前僅發現於玉山主峰。標本可藉由篩檢亞高山帶的苔蘚叢和各種各種檜屬植物與杜鵑花灌叢混生的地層各種腐質而得。截至目前為止,有關本種之文獻僅有一篇,因此本種之描述以Smetana (1995) 所發表之原始文獻為主。
Quedius (Raphirus) meei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us meei體色為紅磚色,紅棕色至棕色,前胸背板常為淺黃色,頭則從亮黑色至在後端三分之二處具亮黑色斑點,使複眼旁之條紋和上頰色淺,前胸背板具明顯,不規則暗色中央斑點,有時會被細長之前胸背中線分裂為二個斑點。腹部有時略向端部變黑。附器紅磚色至紅棕色,所有脛節中央色較暗,但以後足脛節最為明顯,其他前足脛節或中足脛節較不明顯。Q. meei 與其他種類不同處在於:頭部和胸部的顏色,前翅在點刻間具微小點刻,陰莖內囊具一對細長之暗色結構。本種發生於山區的森林環境中,從2200公尺至約3100公尺處。 標本可發現於中海拔山區的常綠闊葉林至高海拔山區的針葉林內地表的苔蘚、枯枝落葉和其他腐屑中。截...
Isometopidea yangi Lin, 200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sometopidea yangi Lin, 2005,為學者林政行(Cheng-Shing Lin)於2005年發表於台灣昆蟲研究報告中之新種。本種屬於微小型盲椿,體長約 4.2 mm、寬度 1.7 mm,蟲體暗褐色細長橢圓形,身上覆有黑色綱毛狀毛。前胸背板有黑色條紋,其為暗褐色矩形有刻點,帶有黑色長毛,側邊區域狹窄有半透明的延伸。半翅鞘扁平些微高起有刻點,革臀部也有刻點。身體腹面為黃褐色,生殖器腹面為暗褐色。學名的命名是為了向臺灣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暨臺灣半翅目的主要研究學者 C. T. Yang 博士表示敬意。本種分布於臺灣,在台東有採到之記錄。
Lochmaea smetanai Kimoto, 199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ochmaea smetanai體呈卵形。通常為黃至紅棕色。觸角相當地健壯,長度幾乎為體長2/3倍,倒數第二節長度幾乎為寬的兩倍。翅鞘上膊角凸起不明顯,表面因具大刻點,排列不規則並產生皺紋,且間隙明顯凸起,特別是基部區域;側緣具明顯縱向凸起,並延伸至頂角。因本種上膊角不發達,故與同屬其他種類可以明顯區分。L. smetanai的生態習性及寄主植物未知。本種主要引用Kimoto(1996)以所發表文獻內容為主。
Taijutarus triangulus Huang et Wang, 200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ijutarus triangulus體呈梭形,雌性長152μm,硬皮板長41μm、寬54μm。硬皮板葉存在,硬皮板網紋中線及臨中線完整,彎曲,臨中線分叉向後,於基部2/3處與橫線相連,並延伸至側緣,橫線各具4條叉線朝向前端,於橫線中央具一個三角形小室,中線與臨中線間具有3條橫線,分別位於基部1/5處、1/2處、3/4處,亞中線消失。背毛瘤及背毛消失。足部節正常,爪末端呈球形,羽爪單形,具8裂,基節區域平滑,第1基節毛長6μm,Ct1-Ct1相距9μm,第2基節毛長18μm,Ct2-Ct2相距8μm,第3基節毛長18μm,Ct3-Ct3相距25μm。寄主植物為細圓藤Pericampylus...
Tymnet公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ymnet為美國境內最重要的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ing)、加值網路(Value Added Network-VAN)之商業公司,也是在世界上最大,最早利用分時(Time-Sharing)服務的公眾資料網路(Public Data Network-PDN)。由位於加州聖荷西(San Jose)的Tymnet公司(Tymnet Incorporation)負責運轉,Tymnet為Tymshare的一個子公司,租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簡稱AT & T)之線路而建立的通信網,自l970年完整地運轉。1...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