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團體智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智力測驗」因測驗對象可以同時有多數人而得名。
  團體智力測驗在形式上多為紙筆測驗,試題以選擇題為主。內容可包括語文性、非語文性,或二者兼具的項目,並不須使用其他特殊性的測驗材料。題本上印有測驗指導語,在施測時由主試者朗讀即可,受試者應具有基本的閱讀和以紙筆作答的能力。團體智力測驗可以為單一水準(single level)或多層次水準(multi-level)式的,但以後者居多數;多層次水準測驗同時包含多種年齡或年級題本,可應用於不同的受試樣本,用途較廣。無論是單一水準或多層次水準的測驗測驗上的題目都可畫分成不同的分測驗,因此,測驗除總分外,還可產生不同的分測驗分數。
非正式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正式測驗是指未按測驗的標準化程序而編製的一種測驗,這種測驗通常沒有建立常模,也未經過信度、效度的考驗。例如教師依自己教學的需要而自編的測驗即是,故又稱教師自編測驗(teacher-made test)或非標準化測驗(non-standardized test)。
  非正式測驗的編製過程、實施、記分與解釋,較缺乏標準化,所以比較主觀,但仍可作為評量的工具。其特色是可以考慮到教學目標和班級個別差異的因素。
客觀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心理與教育測驗中,根據測驗的評分方式,可分為客觀測驗和主觀測驗(subjective test)兩種,兩者均為教育測驗的科學工具。客觀測驗通常指採用新法考試,包括是非題、選擇題、配合題、排列組合、填充題等,試題經過仔細的篩選,且有事先預定、固定而客觀的評分標準或正確答案,因而具有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作用,並有助於增加測驗的效度,而且測驗項目簡短,受試者的反應有一定的型式,故可在有限的時間內答完。因此,不論評閱者是誰,所得的結果都會一樣,故一分試卷應得的分數相當確定,如此可避免評分者的主觀判斷,使得測驗的結果不致有太大的差異性,而引起爭議,有助於提高測驗的信度。
  從心理計量學的...
機械性向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械性向測驗(mechanical aptitude test)機械性向測驗,可以測量受測者機械理解、機械常識、機械關係、機械裝配、運用機械技巧與速度的能力;因此,常被用來選拔機械工程師、機械設計師、機械修理工人之用。機械性向測驗除了測量機械性向之外,也測量空間的、知覺的、動手的靈巧等心理動作能力。有心理學者研究發現,在空間的與知覺的能力方面,男性比女性較佳;但是在動手的靈巧...
嬰兒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嬰兒測驗是指用於測量嬰兒發展狀況的測驗或量表;所測驗的內容包括認知、語言、心智、運動能力等各層面。由於嬰兒早期發展出的能力與成長後心智發展出的能力不同,嬰兒測驗的主要價值不在預測嬰幼兒未來的能力水準或成就,而是描述受試者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作為診斷工具,以鑑別在測驗中分數很低的嬰兒是否有某種機能失調或嚴重障礙。
  一九二二年的 〔庫比量表〕(Kuhlmann-Binet Scale,從一九○八年的Binet-Simon Scale修訂而成)一般被認為是嬰兒智力測驗編製的首度嘗試。一九三○年代,美國葛塞爾(A. Gesell)、貝萊(N. Bayley)、卡泰爾(P. Cattel...
空間關係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間關係測驗是在性向測驗或職業測驗中,機械性向測驗常見的一種測驗的類型,用以測量受試者視覺敏銳及空間對照閾的一種能力,相當於塞斯通(L.L. Thurstone)的主要心理能力中的S因素。在一九二○年代派特森(D.G. Paterson)與其同事分析機械性向特殊能力,編製成三個空間關係測驗,即〔明尼蘇達機械裝配測驗〕(Minnesota Mechanical Assembly Test)、〔明尼蘇達空間關係測驗〕(Minnesota Spatial Relations Test)及〔修訂明尼蘇達紙形板測驗〕(Revised Minnesota Paper Form-Board Test)。...
品格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格測驗(Character Test)一個人的品格可以採用情境測驗來測量。哈特修爾和梅以及其同事於1928-1930年曾經設計品格測驗,來測量而同的品格,例如:誠實、自我控制、利他等行為。此測驗的題目,大都屬於兒童日常生活自然情境中熟悉的情況,在教室內舉行實施
兒童統覺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一種有名的、常用的投射測驗,專為兒童所設計。本測驗為一系列實物景觀的圖片,施測時,一張張拿給受試者看,要求受試者根據圖片說出一則故事,盡量鼓勵自由想像,並把浮在心中的故事說出來。主要的原理是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覺,並利用了人經驗過的主題或情節來描述故事,可以反應了人的幻想或被壓抑的想法。是一種了解人格的心理測驗
  「兒童統覺測驗」屬於一種主題統覺測驗,由比列克(L. Bellack)於一九五○年為兒童受試者所設計,適合於三歲至十歲兒童使用。其測驗材料是依據心理分析的原理而設計的,由十張擬人化的動物在不同情境活動為主題的畫面所組成。藉由兒童根據圖片所編造的故事,可以將其對父母、兄弟姊妹、大小便訓練、攻擊性、孤獨,及其他有關問題的態度投射出來。
  後來的研究結果發現,以人物為畫片內容對兒童更有臨床價值,於是比列克等乃於一九六五年編製了人物畫片的兒童統覺測驗(CAT-H,H指畫片為human figures)。
  「中國學齡兒童主題統覺測驗」由初正平教授於民國五十七年(1968)編...
自比性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比性測驗是一種經特殊設計的心理測驗,同時測量數種相互關聯的變項,可得不同變項的數種分數,但其相加的總分是固定的,彼此之間的分數有互為消長的關係。如〔愛德華斯個人偏好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EPPS),作答採強迫選擇式,共有十五項心理需求分數,合計二百一十分,測驗結果顯示不同的分數組型。因此該測驗的施測結果只適於作個人內各變項相對強弱之分析,而不適於作個體間某變項分數之比較。此類測驗,稱為自比性測驗
SAT 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AT最早是學術性向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的代稱,自1994年3月起改為學術評估測驗(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代稱。SAT是美國大學委員會(The College Board)舉辦的標準化測驗,成績做為美國各大學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首次SAT於1926年6月舉行,當時有9個分測驗。自1930年開始,SAT分成語文和數學兩個部分,這套架構一直沿用到1993年,這段期間內仍然有數次小幅度的變動,主要是分測驗的個數、試題型式和題數,及考試時間上的變動和調整。  在1994年3月,SAT做了較大幅度的變革,名稱改成學術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