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夏目漱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目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現東京大學)。1889年,就學期間的夏目因受好友正岡子規等人影響而開始寫作;同年9月9日,他的漢文暑假遊記《木屑錄》脫稿。《木屑錄》不僅是漱石最早彙集成冊的作品,且署名為「漱石頑夫」。漱石二字來源於唐代《晉書》的故事漱石枕流,一開始是子規的筆名,為夏目借用,並最終成為了他的正式筆名「夏目漱石」。1895年,在愛媛縣松山中學任教,後又去熊本縣執教;這段經歷後來體現在他的小說《哥兒》中。1896年,夏目在家人的安排下與貴族院書記官長中根重一的長女鏡子結婚。這一時期夏目在俳句界較為活躍聲名鵲起。1...
學習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服務組,2000)的定義比較窄。他們認為,學習困難泛指一系列學習異常的表現,包括聆聽、閱讀、說話及寫作方面的困難。當中較常見的有:讀寫障礙、數學運算障礙、及語言障礙。根據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HKASLD)的資料,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童有以下種類:閱讀障礙(Developmental Dyslexia)特殊語言障礙(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發展性協調障礙(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特殊數學運算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
著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筆、落筆,即寫作。如:「他在桌前正準備著筆為文。」
駱以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生平2 二、觀點3 三、著作4 四、評價 一、生平 1967年出生於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畢業,藝術學院戲劇研所碩士。曾任教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中國時報》開卷版書評委員,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兼任講師、出版社編輯。現專事寫作,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詩、散文與兒童文學。曾獲臺灣省巡迴文藝營短篇小說首獎、全國大專青年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九歌文學獎等獎項。 二、觀點 駱以軍自己的說法:「…並沒有很清楚地意會或選擇了『後現代』的敘事策略,而只是...
商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各省。1950年隨軍來台,直至1968年以士官身分退伍。1969年應邀赴美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1980年入時報週刊任編輯,直到1992年退休。商禽來台後,在《現代詩》正式發表詩作,後加盟「現代派」,詩風也隨之改變,大多數作品都是散文體,被認為有超現實主義的傾向。1959年之後,開始在《創世紀》發表詩作,成為「創世紀」的一員。 觀點商禽的詩作特色在於開創了台灣散文詩的創作,他以高度象徵性的筆法,體現政治現實中的悲戚。商禽詩作首首扣人心弦、力道萬鈞,他之所以成為超現實主義者中最具魅力的一員,完全藉助於實力的...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但因不久後即爆發文化大革命,未能拍攝。 女神本詩集奠定了中國新詩的基礎,開創了以白話創作新詩的寫作風格,無論是表達內容、章法形式、語言特色等方面都有了不同於中國舊體詩的改革性創新。詩作完全放棄了中國格律詩的規則,在行數、每一行的字數和韻律上,都無拘無束,任憑作者的情感自由發洩,大量使用驚歎號和反復句,將詩人青春澎湃、渴望反叛的浪漫主義激情,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中的《匪徒頌》、《天狗》、《地球,我的母親》和《鳳凰涅磐》,發表時都引起不同程度的震動,傳誦一時。由於這是「新文學運動」興起以後的第一部能引起讀者廣泛注意的自由...
習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練習寫作。如:「這些雖是初期習作的稿件,我還是很珍惜。」
西風的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的一首歌謠。廖輔叔作詞,黃自作曲,蔡中文配二部。歌詞描寫作客他鄉的遊子,於每年歲末回鄉探親,見到故鄉景致依舊,而稚子們卻逐年長成。詞意真摯,曲調優美,易使人觸動思鄉之情。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鴟夷子,回首河山竟黯然。」然而臺灣局勢已難挽回,丘逢甲的遺民之痛也只能化作寫作的動力而已。(同註2)宣統3年(1911)武昌革命成功,丘逢甲受廣東總督胡漢民之聘擔任教育司長,之後又抱病前往上海出席各省聯合會議,組成南京臨時政府。病情加重後丘逢甲被護送返回家鄉,不久之後便去世,年僅49歲。(同註1) 詩作選錄〈送頌臣之臺灣八首:其一〉涕淚看離棹,河山息戰塵。故鄉成異域,歸客作行人。鯤海三更夢,鷗天萬里春。分明來路近,未信遽迷津。〈往事〉往事何堪說?征衫血淚斑。龍歸天外雨,鰲沒海中山。銀燭鏖詩罷,牙...
辛波絲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的認知:渴望突破現狀,卻也樂天知命地接納人類宿命的局限。一九六二年出版的《鹽》裡,我們看到她對新的寫作方向進行更深、更廣的探索。她既是孤高的懷疑論者,又是慧黠的嘲諷能手。她喜歡用全新的、質疑的眼光去觀看事物;她拒絕濫情,即便觸及愛情的主題,讀者會發現深情的背後總有一些反諷、促狹、幽默的影子。她企圖在詩作中對普遍人世表達出一種超然的同情。在〈博物館〉,辛波絲卡對人類企圖抓住永恆的徒然之舉發出噫歎;生之形貌、聲音和姿態顯然比博物館裡僵死的陳列品更有情有味、更有聲有色。在〈不期而遇〉,她借大自然動物的意象,精準有力、超然動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