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檀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球型,最初為暗棕色,0.5–1厘米寬,之後迅速變大,半球型,灰棕色,具有暗色邊緣,於上表皮較明顯,10–15厘米寬,偶互相融合形成更大的不規則病斑。於葉片上下表皮皆會產孢。無二級菌絲。子座暗棕色,半球型,可達45微米。分生孢子梗密集或非常密集成束,淺橄欖棕色,偶有分支,無膝狀彎曲,0–2個分隔,15–30×2.5–3.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圓筒狀至長圓筒狀,筆直或彎曲,淺橄欖色,2–8個分隔,頂端略尖細至略鈍,少有圓滑狀,基部倒圓錐形截斷,20–70×2–3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蛇麻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片上表面病斑不明顯。於下表皮產孢,深橄欖色,散佈狀,角狀,2–10厘米寬,會互相融合。無子座。外部有二級菌絲: 菌絲淺橄欖色,2–4微米,分隔密集,具分支,末端或側邊可長出二級分生孢子梗。初級孢子梗達5根成束,發散狀,橄欖色至淺黃棕色,顏色均一,寬度不一致,分隔明顯,分隔處隘縮,具分支,蜿蜒狀且具膝狀彎曲,頂端半截形或寬圓滑狀,40–80×3.5–6微米;孢子痕未增厚。二級產孢梗與初級產孢梗相似。分生孢子半透明至淺橄欖色,倒棍棒圓筒狀至絲狀,大多略彎曲,分隔明顯,頂端略鈍至圓滑,基部略截形,45–95×3–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福井氏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於葉片上表皮產生病斑,角形或不規則形,受葉脈侷限,深棕色,散佈狀呈1–3厘米寬。無二級菌絲。於葉片上表皮產孢,子座球型或不規則形,突出,棕色,可達50微米寬。分生孢子梗密集呈束,淺橄欖色至很淺的橄欖棕色,圓筒狀,單生,少有分隔,有時具有膝狀彎曲,頂端截形,10–30×2–3微米;孢子痕不明顯。分生孢子針狀或絲狀,大多彎曲,淺橄欖色,分隔不明顯且隔膜處不隘縮,60–110×1.5–3微米。
強兵白烏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長方形,與橢圓形的合成形。背緣隆起,腹緣直平,有周緣稜,前緣有牙齒的咬痕,後尾板寬廣,皺紋及縱肋互相摻雜其間。殼表光滑,背側內緣突出,山嶺形。殼體爲長方形乃至橢圓形,膨脹。殼體的前緣圍繞有寬廣的內緣溝,內緣溝有牙齒咬痕跡,後緣的月牙形尾板刻有搖擺不定的縱脊及小顆粒摻雜其間。殼表光滑,殼表的背側刻有山崗的突出。
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不規則的角形,受葉脈限制,但無明顯邊界,可互相融合達10毫米寬,於葉片上表面呈現黃棕色至灰色且有不明顯的黃色邊界,相對應的下表面呈現煤煙狀。葉片上下表面皆會產孢,下表面尤其大量。無子座。分生孢子梗可達15根左右聚集成束,稍呈深橄欖色,頂點顏色漸淡,在某些細胞中具有油滴,大多數為直的,有時稍呈膝狀彎曲,不具有分枝,頂端圓滑或具有寬的截斷,孢子痕未增厚,3–15個分隔,50–250×4–7微米。分生孢子短棍棒狀,頂端寬且圓滑,淡橄欖色,具油滴,多為3個隔膜,有時1或2 個隔膜,少部分為5個隔膜或具有縱隔,隔膜處經常稍縊縮,20–45×7–11微米。

點狀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圓形至不規則形,2–6毫米寬,灰褐色至灰色,常具有黃色至棕黃色邊框。上下葉表皆會產孢,呈現小黑色膿包斑點狀。無次生菌絲。子座球形,黑褐色,寬20–75微米。分生孢子梗密集叢生,略呈橄欖色或淺橄欖褐色,顏色和寬度均勻,無分枝,0–1個分隔,0–1個膝狀彎曲,頂端圓錐形或近截形,10–40×4–5.5微米;分生孢子痕未加厚。分生孢子橄欖色,圓柱狀或圓筒倒棍棒狀,筆直至彎曲,3–10個隔膜,頂端微鈍,基部倒圓錐形截斷,20–100×3–5.5微米;分生孢子痕未加厚。

芙蓉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病斑不明顯。於葉片下表皮產孢,散佈狀,灰色。無子座,分生孢子梗未成束,由外部平鋪的菌絲上單獨長出,菌絲淺橄欖色,無分支,0–1個分隔,分隔處無隘縮,具膝狀彎曲,7–31.5×3.5–4微米。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棕色,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2–6個分隔,分隔處不隘縮,基部略截形,24–56×2.5–4微米。
肋唇鱗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體小,乾燥時呈棕綠色,不規則分枝,分枝為細鱗蘚型(Lejeunea-type)。 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約0.5 mm長,先端圓鈍,呈覆瓦狀排列,葉緣稍具圓齒,略內捲;葉腹瓣長方形,扁平,1/2~2/3葉片長,邊緣不內捲,第1齒不明顯,第2齒2~3細胞長。腹葉為莖寬之2~3倍,2裂至1/2腹葉長,幾全緣。葉細胞中厚壁,三角隅及中間增厚不明顯;具油胞肋,由1~2列油胞排列而成,細胞表面平滑。
柿生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葉表皆會有葉斑,角狀,受葉脈侷限,寬1–2.5毫米,深橄欖褐色。上下葉表皆會產孢。外部具有二次菌絲,菌絲由孢子束基部長出,特別是葉背的孢子束。會產生二次產孢梗形成分支。淺橄欖色至淺橄欖褐色,1–3微米寬。上下葉表皆會有子座,微小或發達,可達45微米寬。分生孢子束鬆散至密集叢生,有時也從外部二次菌絲菌絲上長出,灰白至淺橄欖褐色, 0–3個分隔,隔膜處有輕微隘縮,有時會分枝,部分為棍棒狀,或是寬度不規則,彎曲狀或波狀, 1–2個膝狀彎曲,頂端窄圓形或近截形,5–35 × 3–5微米;分生孢子痕不明顯、不加厚。分生孢子為橄欖色,倒棍棒狀或近圓筒狀,筆直或稍微彎曲,1–8個隔膜,平滑,頂端近...
杜若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近圓形至橢圓形,長10–15毫米,中央灰褐色,具有黑棕色邊緣。主要於葉背產孢。外部有二次菌絲體:由氣孔處突出,2–3微米寬,淺橄欖色,具二次分生孢子梗呈分支狀。無子座或稍具有子座。分生孢子束由外部褐色菌絲上長出並呈束狀,2–10根成束,筆直或稍彎曲,具0–1個膝狀彎曲,0–3個隔膜,頂端截錐形,20–55×4–5微米,孢子痕不明顯。分生孢子針狀或絲狀,筆直或稍彎曲,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3–13個隔膜,有時於隔膜處隘縮,頂端尖細或半尖細,基部近截形或短倒圓錐形截斷,30–120×3–4.5微米;孢子痕不明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