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陸地區第一次全國中等技術教育會議於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二日至二十二日由教育部在北京召開。與會者有中央各有關部門、各大行政區、各省市教育部門的代表、部分中等技術學校的校長、教導主任等。會議討論中等專業教育的方針以及中等專業學校的學制、辦學原則、培養目標及領導關係等問題。會議提出:中等技術教育之基本方針乃是根據新民主主義之教育政策,從國家建設之實際需要出發,整頓與發展中等技術學校,以理論與實際一致的方法,培養大批具有一般文化科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技術,體格健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中級人才。當時中等技術教育採取以調整、整頓為主,有條件發展之方針。
  會議議定中等技術學校的學制分...
地方安排課程(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安排課程是為了適應中國大陸城鄉經濟文化發展和學生自身發展的不同情況,由各地自行設置安排的課程;乃一九九二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畫中專門設置的。在課程計畫中明確指出,地方安排課程的內容和要求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委員會、教育廳(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需要制定。在課程計畫中規定了地方安排課程的總時數,「五、四學制」為九百六十六課時,「六、三學制」為七百零四課時(在1994年實行五天半工作制後分別改為698課時和568課時)。
  地方安排課程包括學科和活動兩部分。其中學科部分,可以安排文化基礎課,也可以安排職業技術課;可以安排分科課,也可以安排綜合課;安排必修課,也可以安...
地頭學習小組(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頭學習小組」是大陸地區農民青壯年利用田間生產勞動間歇時間,組織學習的一種形式。早在抗日戰爭時期,這種形式就很普遍;其具體做法是:農民青壯年晚間在農民業餘學校參加學習,白天在田間勞動時,按生產組織編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配備一二名「小先生」,在休息時間,組織學員複習在民校學過的課程,結合生產勞動學習人名、地名、農活名、工具名,並根據從事的農活學習新的生產、技術知識,藉以達到學以致用、聯繫實際、講練結合、邊學邊鞏固的目的。
半工(農)半讀(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工(農)半讀係學生一半左右時間學習,一半左右時間勞動之辦學形式,亦是學生通過參加勞動、掙錢讀書之求學方式。大陸地區各省市辦學目的與具體方式雖不盡相同,但在適合國情發展教育事業、滿足學生求學願望、培養學生勞動觀念、減輕政府與學生經濟負擔、教學聯繫生產勞動諸方面,受到學生歡迎。
  早在五四運動之前,吳稚輝就已創導工讀主義。民國八年(1919)十二月,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又提倡工讀互助團,其宗旨為:「實行半工半讀主義,庶幾可以達到教育與職業合一。」之後,陶行知亦積極提倡邊學習邊勞動,學校既是教育單位亦是生產單位。一九五八年,中共提出教育改革,半工(農)半讀則是教育改革主...
學生家長聯合會(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有很多個學生家長協會之組織,其中以「公立學校學生家長會總會」(Fédération des Conseils des Parents d'Elèves des Ecoles Publiques, 簡稱FCPE)為最具代表性。該會成立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五學年擁有會員三十一萬名,其中十二萬名為家長會代表。在全法各地設有二萬個理事會,一百個省區分會。該會在各級學校與機構組織(幼稚園、小學、中學、高等教育機構、教育部、歐洲共同體、海外法國學校)中代表學生家長為學生向其爭取教育、文化、社會、活動、運動等方面之福利。另一規模也不小的組織為「公立學校學生家長聯合會」(Fédération...
定向培養(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向培養,是指學生(大學生或職業學校學生)在入學時就已確定的畢業就業方向。定向一般有兩種意義,其一是入學時規定畢業後到單位就業,其二是入學時規定學生回到原居地工作。(參見「委託培養」)
農忙托兒所(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忙托兒所指中國大陸農村在農忙季節舉辦的臨時性托兒機構。主要是為農村婦女安心參加農忙勞動而設。此類托兒所以方便群眾為原則,在時間安排和設置形式上較為靈活多樣。不少農村托兒所只在農忙時間辦,實質上也是農忙托兒所。
農民問字所(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民問字所是大陸地區幫助農民識字的教學組織。中共的瑞金縣蘇維埃政府,於一九三○年九月在〔目前文化工作總計畫〕中規定,「鄉村中每隔二十戶,街道上每隔十鋪設問字所」。問字所一般設在文化較高的農戶中,農民中的文盲到該戶去學習識字。
農民技術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民技術學校是屬於農業(包括林、牧、副、漁、工等)中等專業教育性質的學校,其任務是為農村培養具有相當於中等農業科學技術水平的人才。根據中國大陸教育部於一九八二年六月所發〔縣辦農民技術學校暫行辦法〕,農民技術學校以縣(市、區)為單位設置,由縣(市、區)人民政府舉辦,由教育部門主管。有條件的地方可由相鄰數縣聯合辦理。招生對象為具有一定生產經驗的農村青年和從事農民教育的教師。招生與當地技術人員的培訓規劃相結合。入學年齡一般在三十周歲以下。學習年限為二至三年,畢業生成績合格者學校發給畢業證書,「哪裡來回哪裡去」,國家不管分配。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由省、市、自治區教育部門會同農業等有關部門,根據農民技...
農民業餘初等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民業餘初等教育是大陸地區在對農民進行掃盲識字教育的基礎上,利用農民的業餘時間對其實施的初等性質的教育;是農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業餘初等教育的對象,是實際文化程度未達到小學畢業的農村青壯年。實施農民業餘初等教育的機構,在一九五○年代初是農民夜校的業餘高小班,後發展為農村業餘小學。課程設置中以文化課為主,同時根據實際辦學條件設政治常識和農業科學常識課;文化課主要為語文和算術,注重培養讀、寫、算等基本能力。業餘小學的教材,既有由國家統一編寫者,也有地方自編者。一九八五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成人教育司根據農民業餘小學教材陳舊、脫離實際等情況,按因需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則,委託福建省教育廳教研室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