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71.8761 ms
共 58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斑紅蝽(3372-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四斑紅蝽(4288-39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日本樹鶯(華中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相近,而雌鳥體型稍小。上額、頭上褐色而略帶淡紅色,體背面的肩羽、背、腰、尾上覆羽為紅褐色。尾羽紅褐色,外緣羽色較濃。眉斑乳白色,兩翼紅褐色,飛羽外緣及覆羽羽緣為帶鏽紅的欖褐色,飛羽內緣灰白色,小覆羽橄欖褐色。頰、腮及喉褐白色,胸、腹污白色,脇及尾下覆羽與體背同色。喙暗褐色,下喙基部淡褐色。跗蹠及趾淡黃褐色。
|
水果與刀(郭柏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有香蕉的水果(郭柏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下工後(洪瑞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漁船(林克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Tanna taipinensis (Matsumura), 190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坪暮蟬 Tanna taipinensis 為台灣特有種之中體型的蟬。成蟲前翅端室有8個,後翅端翅有6個。此成蟲腹部的背面覆有銀色毛,且第8腹節仍覆有銀色鱗毛,無白色短毛或白粉;雌蟲腹部邊緣略帶褐色。而在前胸緣片外緣下方有黑色斑點。雄蟲通常在黃昏及黎明時鳴叫,故稱暮蟬,在陰天、下小雨及幽暗的森林內也會鳴叫,會一起鳴叫,夜晚時易趨光。成蟲出現於 5-8 月之間。本種蟬廣泛棲息於低中海拔山區。分布在台灣的新竹北埔、埔里、日月潭、嘉義大坑山等地。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引用 Lee and Hayashi (2004) 陳振祥 (2004) 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
Thosea sinensis (Walker, 185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點刺蛾 Thosea sinensis 展翅約35~42毫米,全身淺褐色,前翅靠外側有一條縱走褐色線,此線內側有一黑褐色點,此為本種中文名由來,後翅顏色較深,靠近基部附近也有一黑褐色點。幼蟲食草 很廣,豆科的刺桐、薑科的月桃、木蘭科的玉蘭花、桑科的波蘿蜜、使君子科的小葉欖仁、大葉欖仁、桑科的榕樹、旋花科的甘薯、芸香科的金桔、大戟科的篦麻、茶科的茶樹、豆科的相思樹以及無患子科的台灣欒樹等,本種也是重要的農業害蟲,常危害茶樹以及柑桔等作物。本種除台灣外,也分布於中國、印尼及印度。
|
姿勢 (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指未載重(含不著地)的四肢動作。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 &《The Mastery of Movement》1971、 Alan Lomax, Irmgard Bartenieff, Forrestine Paulay《Folk Song Style and Culture》1968、Vera Maletic《Body-Space-Expression》1987、Jean Newlove《Laban...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