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1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實際狀況。《易經.辭上.彖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抱朴子.內篇.黃白》:「非原始見終者,不能得其情狀也。」也作「情況」、「情形」。
地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住或通信的地點。如:「請留下你的姓名、地址,以方便聯。」
止渴飲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鴆止渴」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諝》霍諝字叔智,魏郡鄴人也。少為諸生明經。有人誣諝舅宋光於大將軍梁商者,以為妄刊章文,坐洛陽詔獄,掠考困極。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曰:「…… 光1>衣冠子孫2>,徑路平易3>,位極州郡,日望徵辟4>,亦無瑕穢纖介之累5>,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飢於附子6>,止渴於酖毒7>,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注解〕 (1) 光:宋光,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霍諝之舅。 (2) 衣冠子孫:官宦之家的後代。 (3) 徑路平易:仕途平穩順利。 (4) 徵辟:...
捕風弄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洋洋:充滿的樣子。 (2) 盪盪:浮誇不實的樣子。 (3) 係風:縛住風。「係」通「」。 (4) 捕景:捕捉影子。「景」,「影」的初文。 (5) 距:抗、違。通「拒」。
一縷千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了解的,你說那些言論不合理,其實是因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髮引千鈞』來說,一根頭髮之所以可以著千鈞重物,這是因為頭髮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細髮絲,拉引千鈞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來就是隨時會斷,《列子》此處所說的「髮引千鈞,勢至等」是一種邏輯推論,並不影響「髮引千鈞」代表危險狀況的原義,所以在《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裡,「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拿一根細線著千鈞的重物;另外在唐.韓愈〈與孟尚書書〉中,「其危如一髮引千鈞」,這句話的意思是:情勢的危急,就像是在一根頭髮上,掛著千鈞重的東西一樣。這兩處的說法都是危險的意思後來「千鈞一髮」這句成語...
酣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鴆止渴」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諝》霍諝字叔智,魏郡鄴人也。少為諸生明經。有人誣諝舅宋光於大將軍梁商者,以為妄刊章文,坐洛陽詔獄,掠考困極。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曰:「…… 光1>衣冠子孫2>,徑路平易3>,位極州郡,日望徵辟4>,亦無瑕穢纖介之累5>,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飢於附子6>,止渴於酖毒7>,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注解〕 (1) 光:宋光,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霍諝之舅。 (2) 衣冠子孫:官宦之家的後代。 (3) 徑路平易:仕途平穩順利。 (4) 徵辟:...
車在馬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馬拉車在前,小馬在車後。比喻初學者須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慢慢觀察學習。《禮記.學記》:「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唐.孔穎達.正義:「車在馬前,所以然者,此駒既未曾駕車,若忽駕之,必當驚奔,今以大馬牽車於前,而駒於後,使此駒日日見車之行,其駒慣習而後駕之,不復驚也。」
編年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史書體裁。以史事於年、月之下,創始於《春秋》。
教育的政治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能成功,如同當年日本的皇民化運動,還有對於台灣孩童的教育,發展至今,還有些受過日本教育的人們,心著日本帝國,教育的政治力量,如此可見一般 政治功能 教育可塑造國民的政治意識形態國家要能夠永續維持其影響力,政治權力,就是需要利用教育的功能,促使人民打從心底建立起國家意識,認為自己屬於這個國家,認為國家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自己更是國家的一部分,像是愛國精神一般,願為國家付出。 教育可培養國家政治領導人才國家領導的能力,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整地呈現,即使是一專制國家,他同樣需要他的政治助手替他做事,一個人無法忙碌於國家所有大...
捉衿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韓詩外傳.卷一》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蓬戶甕牖,桷桑而無樞,上漏下濕,匡坐而絃歌。子貢乘肥馬,衣輕裘,中紺而表素,軒不容巷而往見之。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原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財之謂貧;學而不能行之謂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