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73 ms
共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揚州彈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揚州方言說唱的民間藝術。初為一人說唱,用三弦伴奏;後演變為二人說唱,以說表為主,彈唱為輔,多自彈自唱。傳統書目題材為長篇,現代者則以短篇居多。
|
子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細的絲弦。如三弦、琵琶、南胡的外弦。也作「子絃」。
|
鼓子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表演者以坐唱為主,並兼操作樂器。伴奏樂器有三弦、琵琶、月琴、箏等彈撥樂器與檀板、八角鼓等打擊樂器。也稱為「大調曲子」。
|
柳子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東、江蘇、河南一帶的劇種。屬於北方的弦索音樂系統。由元、明以來中原地區的俗曲,流傳至山東西南部,吸收弋陽腔、青陽腔,逐漸發展而成。以三弦、笛、笙為主要伴奏樂器。音樂委婉動聽,適於表現細膩複雜的思想感情。
|
桂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地方戲曲。流行於廣西以及湖南的部分地區。腔調以皮黃為主,兼唱崑腔、高腔的部分曲調。伴奏樂器有胡琴、月琴、三弦、嗩吶、鑼、鈸等。也稱為「桂戲」。
|
山東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東一帶與河南、河北部分地區的劇種。據說是秦腔或晉劇傳入山東後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樂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後改用板胡、二胡。戲曲劇目有四百餘齣。
|
木板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原為流行於河北農村的鼓書,後流入北平、天津等地。早期僅演員自擊木板和書鼓演唱,後增加三弦伴奏。清末經剃寶全改革,發展成為京韻大鼓。因演唱者多帶保定、滄州口音,故也稱為「怯大鼓」。
|
馬頭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清初至道光年間的曲調。以三弦為主,琵琶為佐。
|
樂亭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中葉一種起源於河北省樂亭縣的曲藝,流行於樂亭、唐山及華北地區。表演形式為一人左手擊鐵板,右手擊鼓演唱,另以三弦或四胡、笛子、二胡等樂器伴奏。分為東路和西路兩派,東路以樂亭為中心,音調高亢;西路以唐山為中心,唱腔婉轉,節奏富變化。
|
四明南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用寧波方言說唱的彈詞。由一人自彈三弦說唱,一人敲揚琴伴奏,或有增至五人以上,加用琵琶、二胡、笙、簫等。有文書、武書之別。前者重說白,後者重唱工,唱詞以七字句為基礎,文詞較艱深。流行於浙江寧波和上海等地。也稱為「四明文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