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移罇就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樽就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七十歲時所寫,內容是寫他的同榜好友李留守(李程)前來拜訪,兩人在釣船上喝酒,閒談間聊到以前在翰林院一起當差的舊事。其中「引櫂尋池岸,移尊就菊叢」,意思是說:划船上岸後,將宴席移到菊花叢中繼續喝酒聊天,說一些分別後的事情。後來「移樽就教」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主動向人求教。
河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螃蟹。產在淡水中。頭胸部甲殼呈扁圓灰褐色;腹部甲殼則呈扁平白色,雄蟹尖形,雌蟹為圓形。偶爬上岸危害農作物。肉味鮮美,可食用。
抖搜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奮發、振作,有生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便自一個抖搜精神,跳上岸來。」也作「抖擻精神」。
困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況窘迫。《晉書.卷八一.毛寶傳》:「公可試與寶兵,使上岸斷賊資糧,出其不意,使賊困蹙。」
行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吏出行時所駐的地方。《官場現形記》第一八回:「胡統領自從到了嚴州,本地地方官備了行轅,屢次請他上岸去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主意打定,等大舅爺到了上海之後,便天天到行轅裡伺候。」也作「行臺」。
毛寶放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晉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寶戍守邾城。有一軍人,在武昌買得一白龜,漸長遂放生於江中。後邾城失守,渡江者皆溺水。養龜者披鎧持刀,自投於水中,覺身墜一石上,視之,乃是先前放生的白龜正馱己上岸。見《晉書.卷八一.毛寶傳》。後比喻施恩獲報。明.馬中錫《中山狼傳》:「昔毛寶放龜而得渡,隋侯救蛇而獲珠。」
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麻的桿子,可作燃料。《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施復卻如神差鬼使一般,便答應道:『待我去。』取了一把麻骨,跳上岸來。」
發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送貨品。《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眾人多是做過交易的,各有熟識經紀、歇家、通事人等,各自上岸,找尋發貨去了。」《紅樓夢》第六七回:「次日,請了四位夥計,俱已到齊,不免說些販賣帳目、發貨之事。」
觸目警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所見,令人心存警惕。《野叟曝言》第一一回:「如今也不上岸了,就隨船回去,還打帳帶了師兄棺木,一來觸目警心,免得再萌邪念;二來也了我二人十年來相處的情分。」《黃繡球》第一六回:「我這樓上,預備將來給學生們住宿,就又用了陸機『志士多苦心』的一句詩,題了這三字,好叫他們觸目警心。」
東洋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用人力拉著跑的兩輪車,因由日本傳來,故稱為「東洋車」。《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從小火輪碼頭上岸,叫了六部東洋車,一直坐到三馬路西鼎新衖口下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二回:「飯後便叫了兩輛東洋車,同到虹口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