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9.71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掣襟露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不解其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瞭解其中的道理、原因。《儒林外史》第四回:「范進退前縮後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
千里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議已出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 〔注解〕 (1) 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
掣襟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鳥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指蠻夷之邦的語言。《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列傳》:「及其化行,則緩耳雕腳之倫,獸居鳥語之類,莫不舉種盡落。」
一來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漸、漸次。《紅樓夢》第八三回:「林丫頭一來二去的大了,他這個身子也要緊。」《三俠五義》第八一回:「到一來二去,我也大些了,常聽見人說:『知情不舉,罪加一等。』」
案兵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時停止軍事行動,有觀望形勢的意思。今也指有任務卻不採取行動。如:「有關這兩家公司的合併傳聞,雙方均案兵不動,也不願告訴記者明確的答案。」也作「按兵不動」、「按兵不舉」。
散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七日不近妃妾,不舉樂,不弔喪的齋戒。「齋」文獻異文作「齊」。《禮記.祭義》漢.鄭玄.注:「散齊七日不御、不樂、不弔。」《宋書.卷一四.禮志一》:「殷祠,皇帝散齋七日,致齋三日。」
肘捉衿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襟捉肘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