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捉襟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好行小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歡對別人施予小恩小惠。《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傳》:「及在州,綱目不舉,而好行小惠,夷夏頗安附之。」也作「好施小惠」。
搖搖欲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搖搖欲墜」。見「搖搖欲墜」條。01.明.袁宏道〈安鄉縣重修琴堂記〉:「侯蒞事之二年,田野闢,訟獄平,耕者有畦,居者有廬,百姓樂樂利利。然所欲興無不舉者,而蒞民之堂殊朽蠹,每風雨至,搖搖焉如欲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沒有裝飾的車子。《國語.晉語五》:「乘縵、不舉,策於上帝。」三國吳.韋昭.注:「縵,車無文。」
鋃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鎖鏈之物,連累而重。引申為困重不舉的意思。
項背相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項,頸項。背,背脊。項背相望形容人數眾多,前後相繼不絕。《後漢書.卷六一.左雄傳》:「項背相望,與同疾疢,見非不舉,聞惡不察。」也作「肩背相望」。
懷才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懷才不遇」之典源,提供參考。 ※《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媼》話說大唐貞觀改元,太宗皇帝仁明有道,信用賢臣。文有十八學士,武有十八路總管。真個是:鴛班濟濟,鷺序彬彬。凡天下有才有智之人,無不舉薦在位,盡其抱負,所以天下太平,萬民安樂。就中單表一人,姓馬名周,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氏。父母雙亡,一貧如洗;年過三旬,尚未娶妻,單單只剩一身。自幼精通書史,廣有學問,志氣謀略,件件過人。只為孤貧無援,沒有人薦拔他,分明是一條神龍困于泥淖之中,飛騰不得。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1>,偏則自家懷才不遇,每日鬱鬱自嘆道:「時也,運也,命也。」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
託公報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假公濟私」。見「假公濟私」條。01.《漢書.卷六○.杜周傳》:「方進終不舉白,專作威福,阿黨所厚,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橫厲無所畏忌,欲以熏轑天下。」(源) 
捉衿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清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非常窮苦。《聊齋志異.卷十一.黃英》:「然家清貧,陶日與馬共食飲,而察其家似不舉火。」《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一向知道吾兄清貧,如今在家可做館?長年何以為生?」也作「清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