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躬自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省檢討自己的言行。[例]一個人做錯事後要能反躬自省,才能有所進步。
胡作非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作非為」原作「慣作非為」。張瓘(?∼西元950),五代時同州車渡村人,張承業姪子。張承業事後唐莊宗,甚得寵信,於是張瓘前去投靠他,亦受到莊宗重用,被任為麟州刺史。張承業治家甚嚴,有一個任磁州副使的姪子犯了殺人罪,他毫不包庇,立刻加以捕捉處死。張承業知道張瓘年少時曾誤入歧途,跟隨劉開道作賊,於是勸誡他:「你年輕的時候不顧法紀,任意妄為,今日必須痛改前非。如果你不肯改過向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後來「胡作非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不顧法紀或不講道理的任意妄為。
劫後餘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經災難後存留下來的人。如:「火車失事後,劫後餘生的人們不禁相擁痛哭。」
嗟來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步!」黔敖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人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終於餓死了。當時曾子聽了這件事後,不太以為然,他說:「用不著這樣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禮貌,你可以拒絕,但人家都道了歉,就可以接受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比喻以不禮貌的態度招呼人來吃的食物,後則泛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悔不當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早先的計畫或作為不當而悔恨。[例]老張為了貪小便宜而吃虧上當,事後回想起來,真是悔不當初。
後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後悔悟。《史記.卷七○.張儀傳》:「懷王後悔,赦張儀,厚禮之如故。」《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後悔前非,改行從善,引眾投劉表。」
回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後的回想、體會。如:「劇中的情節,令人回味不已。」
理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事不合規範而於道理上有所虧欠。[例]這次爭吵他自知理虧,事後主動向對方道歉。
改過自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鏡花緣》第二四回:「這是其人雖在名教中,偶然失於檢點,作了違法之事,並無大罪,事後國主命豎此匾,以為改過自新之意。」
戰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恐懼、寒冷或激動而顫抖。[例]聽完鬼故事後,膽小的妹妹一聽到怪聲,便戰慄不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