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恩報恩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恩惠與恨區分得很清楚。例:佢係一個有恩報恩有,公私分明个人。(他是一個有恩報恩有,公私分明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下恨。如:「與黑道分子結,下場往往很悲慘。」也作「結怨」。
有冤報冤,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該怎樣就怎樣。強調有冤必加報復。《水滸傳》第二六回:「武松雖是麤鹵漢子,便死也不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並不傷犯眾位,只煩高鄰作個證見。」《醒世恆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有冤報冤,有,只殺知縣,不傷百姓。」
官報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著處理公事的機會,報復私人的恨。元.施惠《幽閨記》第六齣:「這狗骨頭,我倒替你官報私,叫左右拿下去打。」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願與父之人共存於世間。比喻恨極大,不易化解。語本《禮記.曲禮上》:「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幼學瓊林.卷一.天文類》:「父不共戴天,子道須當愛日。」《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至於為親報,所謂父不共戴天,豈容片刻隱忍?」
不解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不開的恨。形容恨很深。《文明小史》第三四回:「這班人氣極,白費工夫不算,又倒貼了本錢,萬分懊惱,更合那些維新人結了不解之。」
戴天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共存於世的。比喻恨極深。《大宋宣和遺事.貞集》:「一時士大夫甘心講和,酣絭於湖山歌舞之娛,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恨記在心裡。《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生身之母,怎敢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的恨。《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吾看虯髯客傳,說他把人之首來喫了,劍術也可以報得私的。」也作「私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詩經.秦風.無衣》:「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比喻一致對付敵。《資治通鑑.卷六八.漢紀六十.獻帝建安二十四年》:「魯肅嘗勸孫權以曹操尚存,宜且撫輯關羽,與之同,不可失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