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接耳交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交頭接耳」之典源,提供參考。 《前漢書平話.卷下》眾官領旨赴宴,坐定了。陳平見是伏兵氣象,曰:「這事大變也。」俄爾坐筵,敕下樊亢為明府監宴,賜劍一口,如有筵前作鬧者,先斬後奏。樊亢告曰:「第一,筵上不得雙起;第二,筵1>上不得交頭接耳;第三,不得推醉。如違此令,當筵吃劍!」 〔注解〕 (1) 筵:宴席。
卷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追至圍,此時沔陽6>長張翼7>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8>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9>,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仇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恨、怨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明史.卷二七三.高傑列傳》:「傑伏兵要擊黃得功於土橋,得功幾不免,兩鎮遂相仇怨。」
人語馬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聲喧譁,馬匹嘶鳴。形容喧鬧嘈雜的情景。《三國演義》第六七回:「夏侯淵一軍抄過山後,見重霧垂空,又聞人語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馬行動。」《孤本元明雜劇.五馬破曹.第三折》:「大小三軍,收拾什物,不許人語馬嘶。」也作「人喊馬嘶」。
臥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追至圍,此時沔陽6>長張翼7>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8>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9>,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阻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險惡而多障礙的形勢。《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馬陵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百中百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楚鄢陵之戰,賴其連射連中,阻止晉軍追擊。共王卒,吳侵楚,為急行軍前鋒,司馬子庚繼之。請子庚三處設伏兵,誘敵深入,大敗吳軍於庸浦。 (3) 去:距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周本紀》
息鼓偃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追至圍,此時沔陽6>長張翼7>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8>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9>,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偽張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參軍,其實帥也。」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1>。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2>,蘭破則飛3>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注解〕 (1) 潛行:祕密出行。 (2) 蘭:吳蘭,生卒年不詳,三國蜀之大將。 (3) 飛:張飛(西元?∼27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諡桓。
偃旗臥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追至圍,此時沔陽6>長張翼7>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8>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9>,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