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995 ms
共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兩個主要傳統之一。約西元一世紀,從古代部派中產生。根據漢譯佛經的資料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對佛陀及其教義採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
|
金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佛陀的教言為金言。《洛陽伽藍記.卷四.融覺寺》:「曉魏言及隸書,翻十地、楞伽及諸經論二十三部,雖石室之寫金言,草堂之傳真教,不能過也。」
|
焰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修行儀式。焰口本是一餓鬼名,源於唐代翻譯的密教典籍。據說一次夜裡,阿難正在修行時看到口吐火焰的餓鬼焰口,為免自己墮入餓鬼道,及使諸餓鬼解除痛苦,向佛陀請示。佛陀說出此種施食的方法。後人稱向餓鬼施食的儀式為「焰口」。有關焰口的儀式,由於傳承不一,相互徑庭。也稱為「放焰口」、「施食」。
|
閉戶斲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尼佛的三身之一。
(3) 文殊:即文殊師利,佛教菩薩名,由梵語音譯而來。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和觀音、地藏、普賢並稱四大菩薩。
(4) 《華嚴》:《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由一些小部經,逐漸發展成的大部經典。是華嚴宗和法相宗據以立宗的經典之一。
(5) 普賢: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為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象徵佛陀行德的菩薩。其塑像多騎白象,與左脅侍文殊騎獅子相對。
(6) 此旦:此時。
(7) 一佛二菩薩:佛教稱世界有穢土(凡人所居)和淨土(聖人所居佛國)之分,每個世界有一佛二菩薩負責教化。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不修,性德雖然有,但不能夠顯現...
|
廣長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陀的舌葉廣長,覆蓋到髮際。佛教傳說,佛陀在過去世中,能自修十善業,見他人修,心生歡喜讚嘆。悲憫眾生,教導正法,而有此特徵。後人遂用來比喻善說教法。《妙法蓮花經》卷六:「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宋.朱熹〈後洞山口晚賦〉詩:「從教廣長舌,莫盡此時心。」
|
十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陀特有的十種能力。一處非處智力;二業異熟智力;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種種勝解智力;六種種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隨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盡智力。《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二七:「佛十力、四無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為十八不共法。」
|
普門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為《妙法蓮華經》中的一品,全名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內容主要敘述佛陀解釋觀世音菩薩名稱的緣由,宣說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能除一切苦惱的不可思議力量,及觀世音菩薩如何以三十二種形相,為眾生方便說法等事。自晉竺法護漢譯以來,即普受信仰,成為中國佛教徒最常課誦的經典之一。現在一般流通的本子,皆取鳩摩羅什翻譯的長行及隋闍那崛多的偈文合併刊行。也稱為「觀音經」。
|
廣大神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修行者,好以「示疾」方式傳道,也就是顯現病貌,借機教化前來問疾的眾生。經文記載,有一次維摩詰病了,佛陀欲派遣弟子前去問候,眾弟子知道前去探病不免會有一番佛法上的論辯,也知道維摩詰神通機智、辯才無礙,自己一定毫無招架之力,所以舍利佛、迦葉等五百弟子,竟無一人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佛陀於是詢問文殊菩薩,文殊謙稱縱然知道維摩詰居士「具四般之才辯」、「現廣大之神通」,但「世尊敕交為使,不敢推辭」。意思是說:我知道維摩詰居士具四無礙辯,可以圓融無滯、智慧無礙地論說佛法,更有著莫測高深、廣大神通的神祕智力,但既然佛陀世尊托付予我,我還是應該順承意旨,前去探問。事實上這是文殊菩薩的自謙之語,他的智慧不在維摩詰...
|
佛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陀的造像。《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有師子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陀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
|
休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一位匈奴王的王號。《漢書.卷五五.衛青霍去病傳.霍去病》:「收休屠祭天金人。」
1.地名。本匈奴屬王之號,位於今甘肅省中部,漢置休屠縣,故城在今甘肅省武威縣北。
2.湖泊名。在甘肅省鎮番縣東北蒙古阿拉善旗內。也稱為「哈拉泊」。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