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22 ms
共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合意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
|
風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風過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記載,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和季札,以四子季札最賢能,於是他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季札不接受。吳王壽夢死後由諸樊代理國政,一年後,諸樊要季札遵照壽夢遺命即位,但季札舉了子臧為了成全成王,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國的例子,表明自己的心意,諸樊只好將延陵封給季札。諸樊死後餘祭即位,餘祭又傳位餘昧,餘昧在位四年,死前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他仍不接受,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意思是,富貴對我來說,就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點也不在意,表明他不戀棧王位的心意。後來「秋風過耳」被用來比喻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
風吹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風過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記載,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和季札,以四子季札最賢能,於是他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季札不接受。吳王壽夢死後由諸樊代理國政,一年後,諸樊要季札遵照壽夢遺命即位,但季札舉了子臧為了成全成王,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國的例子,表明自己的心意,諸樊只好將延陵封給季札。諸樊死後餘祭即位,餘祭又傳位餘昧,餘昧在位四年,死前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他仍不接受,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意思是,富貴對我來說,就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點也不在意,表明他不戀棧王位的心意。後來「秋風過耳」被用來比喻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
鄰國之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鄰為壑」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1>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2>。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的君主。顓頊之孫,姓姒氏,號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傳位於子啟,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亦稱為「夏后氏」。
(2) 壑:音ㄏㄨㄛˋ,溝谷。
|
唐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566~635)姓李,名淵,字叔德。唐代開國的君主,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北)人。在位九年,傳位於子世民,自稱「太上皇」。貞觀九年崩,死後廟號高祖。
|
堯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堯傳位於舜時,天下劃分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故後稱舊有的版圖或故國。唐.杜甫〈諸將〉詩五首之三:「滄海未全歸禹貢,薊門何處盡堯封。」
|
飄風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風過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記載,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和季札,以四子季札最賢能,於是他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季札不接受。吳王壽夢死後由諸樊代理國政,一年後,諸樊要季札遵照壽夢遺命即位,但季札舉了子臧為了成全成王,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國的例子,表明自己的心意,諸樊只好將延陵封給季札。諸樊死後餘祭即位,餘祭又傳位餘昧,餘昧在位四年,死前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他仍不接受,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意思是,富貴對我來說,就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點也不在意,表明他不戀棧王位的心意。後來「秋風過耳」被用來比喻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
呼畢勒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在轉生,即「再來人」之意。譯自蒙古語。指身死之後,能不昧本性,寄胎轉生,復就其前世職位,使靈魂具一新肉體。乃是喇嘛教中活佛傳位的制度。也譯作「呼弼勒罕」。
|
掩過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
掩惡揚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