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3.8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掌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有長柄的大扇,由人擎舉緊隨於轎子或神座之後,為一種儀仗。《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每常駕出,有紅紗貼金燭籠二百對;元夕加以琉璃玉柱掌扇。」《儒林外史》第六回:「廳上的客說道:『也不必等吹手,吉時已到,且去迎親罷。』將掌扇掮起來,四個戴紅黑帽子的開道。」
畫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在廟社及殿門前,飾有彩畫的戟,為古代官署的儀仗。唐.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三國演義》第五回:「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
黃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的儀仗。《文選.班固.典引》:「乘其命,賜彤弧、黃鉞之威,用討韋顧、黎崇之不恪。」
文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文彩的旌旗,是古代貴族、官吏出行時前導的儀仗。後用為對文人出行的敬辭。明.何景明〈過書院〉詩二首之一:「書院新開日,文旌暫過時。」
幢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旗幟儀仗。《新唐書.卷一八五.韋昭度傳》:「敬瑄不內,詔東川顧彥朗與建合兵以討,拜昭度兼行營招撫使。乃建幢節行城下,諭其眾曰:『毋久閉壘。』」
鳴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儀仗中使人肅靜的鞭形器具,振動時能發聲。《宋史.卷一四四.儀衛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龍直四十三人,執仗排立,并設繖扇,鳴鞭。」《明史.卷五三.禮志七》:「又凡早朝,御華蓋殿,文武官於鹿頂外東西立,鳴鞭,以次行禮訖。」也稱為「靜鞭」。
麾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仗。《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第四折》:「卻怎麼鬧駢闐車馬嘶,擁麾幢道列旌旗。」
衛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秦置,漢時九卿之一,掌宮門警衛。漢景帝時改稱為中大夫令,旋復舊名。魏晉以下多沿置。隋時改掌軍器儀仗帳幕之事。唐宋因之,南宋高宗建炎後併入工部。元稱衛尉院,明廢。
提牌執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牌、戟,官府門前所用榜牌和作儀仗用的門戟。提牌執戟比喻依附在大官手下當差。元.無名氏《衣錦還鄉.頭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提牌執戟小人哉。」
頭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官員出巡時前導的儀仗隊。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走去衙門自告咱,問官人借對頭踏亂交加。」《西遊記》第一二回:「行勾多時,來到東華門前,正撞著宰相蕭瑀散朝而回,眾頭踏喝開街道。」也作「頭搭」、「頭答」、「頭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