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敵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仇敵之國。《戰國策.秦策一》:「詘敵國,制海內。」《水滸傳》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誅戮剿除,他日養成賊勢,甚於北邊強虜敵國。」
2.勢力相當的國家。《孟子.盡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
3.相當於一國。如:「富可敵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4.能繫大局輕重的人才。《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吳公差彊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勝帷幄,或門人加親,或與時抑揚,或隱若敵國。」
口乳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徙封楚王。高祖熒欋背叛,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6) 當:通「擋」,音ㄉㄤˇ。匹敵、抵抗。
色藝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色與技藝都非常出色,無人可與匹敵。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師師無所歸,有倡籍李姥者收養之。比長,色藝絕倫,遂名冠諸坊曲。」
獨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勢力最大,無可匹敵。如:「一黨獨大是無法使民主政治步上正常軌道的。」
志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即北行萬里,即得一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王,言:「願聽一日飯食沙門,頂禮三寶。」其班足王許之。一日時,普明王即依過去七佛法,請百法師,敷百高座,一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
色藝無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色與技藝都非常出色,無人堪與匹敵。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五:「小旦馬大保,為美臣子,色藝無雙。」
深謀遠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 (4) 適戍:前往守衛。 (5) 抗:對等、匹敵。 (6) 九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 (7) 鄉時:昔日、以前。鄉,音ㄒ|ㄤˋ。 ◎2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紙上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ㄐ一ㄤˋ,大將軍。 (14) 膠柱而鼓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15) 當:匹敵、相抗衡。 (16) 難:音ㄋㄢˋ,辯駁。 (17) 死地:生死搏鬥的境地。 (18) 易言:說得很輕鬆、容易。
慮遠謀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 (4) 適戍:前往守衛。 (5) 抗:對等、匹敵。 (6) 九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 (7) 鄉時:昔日、以前。鄉,音ㄒ|ㄤˋ。 ◎2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計深慮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 (4) 適戍:前往守衛。 (5) 抗:對等、匹敵。 (6) 九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 (7) 鄉時:昔日、以前。鄉,音ㄒ|ㄤˋ。 ◎2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