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武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攻擊能力的設備或器械。多作為軍事用途。[例]現代的武器多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輕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速敏捷。《宋史.卷三九○.沈作賓傳》:「衣糧器械皆視官軍,而輕捷善鬥過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又且身子輕捷,朝隱而入,暮隱而出。」
服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鞋帽佩飾的總稱。《舊五代史.卷一○○.漢書.高祖紀下》:「乙丑,禁造契丹樣鞍轡、器械、服裝。」
啞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體操器械。以木或鐵製成,兩端如球形,中為手握之柄。可鍛鍊臂力。
深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瞭解。漢.揚雄《法言.問道》:「深知器械舟車宮室之為,則禮由己。」《紅樓夢》第四九回:「寶玉深知其情,十分勸慰了一番方罷。」
因變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時制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所謂「制宜」,義為採取適當措施,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等詞語,是說當時、地、事各種條件產生變化時,就要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其中「因時制宜」見於《淮南子.氾論》。作者以為,古時的法律制度不能適用於今日,古時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論民俗而節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也就是說:法律制度應順應民俗而隨時調整,武備、兵器應依據時局變遷而因應改良。後來「因時制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採取合宜的措施應對。
戰利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爭時所獲得的敵方器械、物品、裝備等。
封緘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迅速封信的器械。用鋼鐵與橡皮製成,分手搖和電動兩種。
雷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英語縮寫radar的音譯。一種用於偵測目標物的方向、距離、速度及數量的無線電器械。由電波發射器發出無線電波,電波遇目標物,立即反彈回來,由雷達天線接收,此時螢光幕上會出現光點。觀察光點的數目及大小,可推測目標物的數量與形狀大小;另外,由電波反射所需的時間,亦可測知目標物的距離遠近。廣泛應用於軍事、氣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發令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徑賽、游泳比賽等開始時,用來發出聲音信號、形狀似手槍的器械。也稱為「發號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