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42.1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百壯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日軍大舉入侵淞、滬。我軍第八十八師團長謝晉元率領八百名戰士,孤軍苦守上海蘇州河邊的四行倉庫,英勇抗敵,誓死不屈。壯烈事蹟舉世震撼,史稱為「八百壯士」。
拯溺救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援救人於急難困頓中。唐.高祖〈即位告天冊文〉:「某守晉陽,馳心魏闕,援手濡足,拯溺救焚,大舉義兵,式寧區宇。」《舊五代史.卷七五.晉書.高祖本紀一》:「況萬機不可以暫廢,大寶不可以久虛,拯溺救焚,當在此日。」
刃迎縷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迎刃而解」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王濬先列上得孫歆頭,預後生送歆,洛中以為大笑。時眾軍會議1>,或曰:「百年之寇2>,未可盡克3>。今向暑4>,水潦5>方降,疾疫將起,宜俟6>來冬,更為大舉。」預7>曰:「昔樂毅8>藉濟西一戰9>以并10>強齊11>,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12>,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遂指授13>群帥,徑造14>秣陵15>。所過城邑,莫不束手16>。議者乃以書謝之。 〔注解〕 (1) 會議:聚在一起商議。 (2) 百年之寇:東吳自孫權(西元182∼252)建國至孫皓(西元264∼280)時,立國約一百年,故稱「百年之寇」。 ...
喊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叫、呼喊的聲音。《三國演義》第三回:「約二更時分,後面喊聲大舉,人馬趕至。」
體無完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體無完膚」之典源,提供參考。 《世語》(據《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鍾傳.鄧艾》裴松之注引)師纂1>亦與艾2>俱死。纂性急少恩3>,死之日體無完皮。 〔注解〕 (1) 師纂:三國魏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益州刺史。 (2) 艾:鄧艾(西元197∼264),字士載,三國魏義陽棘陽人。少有大志,為司馬懿賞識,歷任尚書郎、參征西軍事、南安太守。元帝景元中,大舉伐蜀,入成都,蜀主劉禪出降。後為鍾會誣陷,被殺。 (3) 少恩:對人缺乏恩澤。
屯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駐守。《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十月,朱全忠大舉擊楊行密,到地名清口屯駐。」《水滸傳》第四七回:「卻說宋江軍馬在村口屯駐,不見楊林、石秀出來回報,隨後又使歐鵬去到村口。」
賽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用儀仗、鼓樂、雜戲等迎神出廟巡行的集會。[例]村人準備擴大舉行村裡的迎神賽會。
體無完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體無完膚」之典源,提供參考。 《世語》(據《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鍾傳.鄧艾》裴松之注引)師纂1>亦與艾2>俱死。纂性急少恩3>,死之日體無完皮。 〔注解〕 (1) 師纂:三國魏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益州刺史。 (2) 艾:鄧艾(西元197∼264),字士載,三國魏義陽棘陽人。少有大志,為司馬懿賞識,歷任尚書郎、參征西軍事、南安太守。元帝景元中,大舉伐蜀,入成都,蜀主劉禪出降。後為鍾會誣陷,被殺。 (3) 少恩:對人缺乏恩澤。
迎刃以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迎刃而解」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王濬先列上得孫歆頭,預後生送歆,洛中以為大笑。時眾軍會議1>,或曰:「百年之寇2>,未可盡克3>。今向暑4>,水潦5>方降,疾疫將起,宜俟6>來冬,更為大舉。」預7>曰:「昔樂毅8>藉濟西一戰9>以并10>強齊11>,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12>,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遂指授13>群帥,徑造14>秣陵15>。所過城邑,莫不束手16>。議者乃以書謝之。 〔注解〕 (1) 會議:聚在一起商議。 (2) 百年之寇:東吳自孫權(西元182∼252)建國至孫皓(西元264∼280)時,立國約一百年,故稱「百年之寇」。 ...
玉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舌下津液。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一○.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尸,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