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1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腹劍舌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蜜腹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玄宗一朝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玄宗執政初期,因得姚崇、宋璟等賢相,所以締造了開元盛世;後來又因為信任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而導致了安史之亂。李林甫生性狡猾,對於他的政敵,經常以甜言蜜語引誘對方上當,再暗中陷害對方。天寶時,玄宗起用李適之為宰相,李林甫心生不滿,便想了一個方法打算除掉李適之。由於當時國家財政困難,為了籌措財源,玄宗和李適之都忙得焦頭爛額。有一天,李林甫對李適之說:「我剛剛得知一個消息,在華山發現了金礦,如果加以開採,就可以解決國家的財務困境。這個消息皇上還不知道,請李丞相趕緊上書向皇上建議開採,皇上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的。」李適之不...
稷蜂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穀神廟中築窩的蜂,在土神廟中穿洞的老鼠。比喻圍繞在國君左右的奸臣,或仗勢為惡的小人。《韓詩外傳》卷八:「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也,故聖人求聖者以輔。」
腹劍口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蜜腹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玄宗一朝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玄宗執政初期,因得姚崇、宋璟等賢相,所以締造了開元盛世;後來又因為信任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而導致了安史之亂。李林甫生性狡猾,對於他的政敵,經常以甜言蜜語引誘對方上當,再暗中陷害對方。天寶時,玄宗起用李適之為宰相,李林甫心生不滿,便想了一個方法打算除掉李適之。由於當時國家財政困難,為了籌措財源,玄宗和李適之都忙得焦頭爛額。有一天,李林甫對李適之說:「我剛剛得知一個消息,在華山發現了金礦,如果加以開採,就可以解決國家的財務困境。這個消息皇上還不知道,請李丞相趕緊上書向皇上建議開採,皇上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的。」李適之不...
攀庭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出漢成帝時朱雲欲斬奸臣張禹,上書皇上借尚方寶劍,皇帝大怒,以為大不敬,要把朱雲問斬。推出去時,朱雲攀住殿檻大聲呼喊,得到了成帝的寬赦,並稱譽他的忠直。見《漢書.卷六七.朱雲傳》。後比喻忠貞之士。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怪當朝無肯攀庭檻,又誰個敢牽裳。」
裹足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是,臣死了以後,天下的人看到臣盡忠而被殺,會因此十分畏懼而不敢進言。如果您上面害怕嚴厲的太后,下被奸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宮裡,迷糊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清君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公羊傳.定公十二年》:「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人也。此逐君側之惡人。」指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小人。唐.李商隱〈有感詩〉二首之二:「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
移天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伐那些進讒言的人,怎麼反而要齊王屈服他們呢?其中「移天易日」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的篡位亂政,用以比喻奸臣盜弄政權,顛倒是非,欺上瞞下,也作「移天徙日」、「移天換日」等形式。
九尾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宋真宗時,陳彭年性奸諂,時人稱為「九尾狐」。見宋.無名氏《儒林公議.卷上》。後比喻陰險奸佞的人。如:「像秦檜這樣的奸臣,稱之為九尾狐亦不為過。」
誤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壞國政。[例]歷史上奸臣誤國的例子俯拾皆是,為政者應引以為戒。
遮人眼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們帶徽宗微服出遊,到了金環巷,與名妓李師師喝酒作樂。這件事傳到諫臣曹輔耳中,隨即進表直諫徽宗不該被奸臣蠱惑,貴為天子竟到市井民間遊玩,寵幸娼妓,睡在娼館裡。這種行事舉動,想要遮蔽他人的耳目,實在不可能。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史官也記在史書上,到時可是貽笑萬代,不可以不謹慎啊!後來「掩人耳目」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用假象欺騙、蒙蔽他人。如《鏡花緣》第七三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竊取陳編,攘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