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6.89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表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臉部的表現和身體的動作,所表達的喜怒、哀樂、好惡等情感。如:「他臉上流露出興奮的表情。」
貞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風亮節」之典源,提供參考。 1、「高風」:《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甲子之朝兮,汩吾西征。發軔新豐兮,裴回鎬京。陵飛廉而太息兮,登平陽而懷傷。悲時俗之險阸兮,哀好惡之無常。棄衡石而意量兮,隨風波而飛揚。紛綸流於權利兮,親雷同而妒異;獨耿介而慕古兮,豈時人之所憙?沮1>先聖之成論2>兮,3>名賢之高風4>;忽5>道德之珍麗兮,務6>富貴之樂耽。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眾夫之所眩兮,孰能觀於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內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
柔茹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茹,軟弱。柔茹寡斷指個性懦弱,行事不果斷。《韓非子.亡徵》:「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也作「柔懦寡斷」。
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決斷力。如:「身為主管,不可遇事優柔寡斷。」《韓非子.亡徵》:「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宋史.卷四二五.列傳.劉應龍》:「潛本有賢譽,獨論事失當,臨變寡斷。」
高節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風亮節」之典源,提供參考。 1、「高風」:《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甲子之朝兮,汩吾西征。發軔新豐兮,裴回鎬京。陵飛廉而太息兮,登平陽而懷傷。悲時俗之險阸兮,哀好惡之無常。棄衡石而意量兮,隨風波而飛揚。紛綸流於權利兮,親雷同而妒異;獨耿介而慕古兮,豈時人之所憙?沮1>先聖之成論2>兮,3>名賢之高風4>;忽5>道德之珍麗兮,務6>富貴之樂耽。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眾夫之所眩兮,孰能觀於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內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
箕風畢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人民各有好惡。語本《書經.洪範》「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句下漢.孔安國.傳:「故云箕星好風也,畢星好雨,亦如民之有所好也。」後用以比喻施政能順應民情。南朝梁.吳均〈八公山賦〉:「箕風畢雨,育嶺生峨。」
陋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狹小的巷子。引申為狹窄簡陋的住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唐.韓愈〈與崔群書〉:「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猶有好惡如此之異者。」
莫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也。惠王2>豐賞厚賜以竭藏,赦姦縱過以傷法。藏竭則主權衰,法傷則姦門闓,故曰:「泰則反敗矣!」侵主好惡反法以自傷,喜決難知以塞明,從狙而好小察,事無常而法令申,不,則國失勢。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四鄰不計,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而國權大傾,不,則所惡及身。勞主不明分職,上下相干,臣主同,則刑振以豐,豐振以刻,去之而亂,臨之而殆,則後世何得。振主3>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4>,則人反其故。不5>,則法數日衰,而國失固。芒主通人情以質疑,故臣下無信,盡自治其事,則事多。多則昏,昏則緩急俱植,不,則見所不善。餘力自失而罰,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姦臣,下無侵...
屈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彎曲與伸直。引申為進退。《文選.張衡.南都賦》:「出言有章,進退屈伸,與時抑揚。」《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也作「詘伸」。
方昌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方興未艾」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據《陳龍川文集.卷一》引)1>朝得一才士而暮以當路不便而逐,心知為庸人而外以人言不至而留,泯其喜怒哀樂,雜其是非好惡而用,依違以為仁,戒喻以為義,牢籠以為禮,關防以為智。陛下聰明自天,英武蓋世,而何事出此哉!天下非有豪猾2>不可制之姦,虜人3>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夫喜、怒、哀、樂、愛、惡,人主之所以鼓動天下而用之之具也,而皇極之所謂先作者,不使加意於其間耳,豈欲如老莊所謂槁木死灰,與天下為嬰兒而後為至治之極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陸佃〈太學策問〉、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 (2) 豪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