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41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朝廷的爵位。《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尚》:「上過其分,則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勢馳騖之路開;下踰其敘,則恐天爵之外通,而機權之門多矣。」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三.江致平》:「君以一己好惡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穢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記載不實的史書。如北齊魏收所作的《魏書》,因其收載人物史蹟、立論褒貶,皆憑魏收一己之好惡,故被時人譏為穢史。見《北史.卷五六.列傳.魏收》。
清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風亮節」之典源,提供參考。 1、「高風」:《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甲子之朝兮,汩吾西征。發軔新豐兮,裴回鎬京。陵飛廉而太息兮,登平陽而懷傷。悲時俗之險阸兮,哀好惡之無常。棄衡石而意量兮,隨風波而飛揚。紛綸流於權利兮,親雷同而妒異;獨耿介而慕古兮,豈時人之所憙?沮1>先聖之成論2>兮,3>名賢之高風4>;忽5>道德之珍麗兮,務6>富貴之樂耽。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眾夫之所眩兮,孰能觀於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內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
不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流傳,不加宣揚。《左傳.昭公十二年》:「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將何以在。」漢.王襃〈四子講德論〉:「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節趨不立,則功名不宣,故美玉蘊於碔砆,凡人視之怢焉。」
罪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罪行為及應得的刑罰。如:「法官處斷案件時應求罪刑相當,不可僅憑個人好惡。」
知而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明知故犯」。見「明知故犯」條。01.宋.陳世崇《隨隱漫錄》卷一:「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源)02.《五燈會元.卷一五.德山志先禪師》:「曰:『為甚麼如此?』師曰:『知而故犯。』」 
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分別、不辨別。《楚辭.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
反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過頭來要求自己。《禮記.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罔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也。惠王2>豐賞厚賜以竭藏,赦姦縱過以傷法。藏竭則主權衰,法傷則姦門闓,故曰:「泰則反敗矣!」侵主好惡反法以自傷,喜決難知以塞明,從狙而好小察,事無常而法令申,不,則國失勢。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四鄰不計,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而國權大傾,不,則所惡及身。勞主不明分職,上下相干,臣主同,則刑振以豐,豐振以刻,去之而亂,臨之而殆,則後世何得。振主3>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4>,則人反其故。不5>,則法數日衰,而國失固。芒主通人情以質疑,故臣下無信,盡自治其事,則事多。多則昏,昏則緩急俱植,不,則見所不善。餘力自失而罰,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姦臣,下無侵...
禍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災禍變亂。《左傳.襄公十一年》:「救災患,恤禍亂,同好惡。」《儒林外史》第一回:「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天,天下統一,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