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93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屋烏推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愛屋及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武王討伐暴虐的紂王,與紂王的軍隊大戰於牧野(地約當今河南省淇縣南),贏得勝利。紂王後來自殺,結束了商朝,而開啟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該如何對待殷商的遺民,就召集眾大臣們商議。姜太公說:「我聽說愛一個人,連他屋頂上的烏鴉都愛;而討厭一個人,就連他家的圍欄都討厭。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認為不好。召公說:「我覺得可以殺掉有罪的人,讓無罪的人活下來,這樣如何?」武王還是覺得不好。周公又說:「讓他們繼續過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裡,從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多舉用賢德之人,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聽了讚嘆不已,認為只有這樣廣闊的胸襟才...
一齊眾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注解〕 (1) 齊:位於今山東省北部。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2) 傅:教導。 (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咻:音ㄒ|ㄡ,喧囂、吵鬧。 (5) 日撻:每日鞭策。撻,音ㄊㄚˋ,用棍、鞭等拍打。
志同氣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6)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
有恃不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府庫空虛,野地裡連青草也看不到,憑什麼不害怕?」展喜解釋說:「依仗先王之命。昔日我先祖周公和齊國先祖姜太公輔佐成王時,曾立下『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的盟誓,並且保存在盟府裡。齊桓公在世時也盡力在協調解決諸侯間的問題,遵守盟約精神。您即位時,諸侯們都相信您也會遵守先王的盟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撤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趾昂氣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南部等地,後為秦所滅。 (4) 公孫戍:生卒年不詳。孟嘗君門人。 (5) 齊:古國名。周武王封姜太公於齊,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山東省一帶地方,後為秦國所滅。 (6) 存亡繼絕:使瀕臨滅亡者,繼續存在。見「存亡繼絕」。 (7) 英桀:才智優異出眾。桀,通「傑」。 (8) 累:囑託。 (9) 說:通「悅」,音ㄩㄝˋ。喜愛。 (10) 中閨:宮中小門。閨,上圓下方的小門。 (11) 重:音ㄔㄨㄥˊ,外加。 (12) 門下:門下食客。上文所云「門人」亦同此。 (13) 郢:春秋時楚國的都城,位於今湖北省江陵縣。 (14) 登徒:複姓。 (15...
道合志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6)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
推愛屋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愛屋及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武王討伐暴虐的紂王,與紂王的軍隊大戰於牧野(地約當今河南省淇縣南),贏得勝利。紂王後來自殺,結束了商朝,而開啟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該如何對待殷商的遺民,就召集眾大臣們商議。姜太公說:「我聽說愛一個人,連他屋頂上的烏鴉都愛;而討厭一個人,就連他家的圍欄都討厭。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認為不好。召公說:「我覺得可以殺掉有罪的人,讓無罪的人活下來,這樣如何?」武王還是覺得不好。周公又說:「讓他們繼續過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裡,從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多舉用賢德之人,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聽了讚嘆不已,認為只有這樣廣闊的胸襟才...
同志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6)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
平易近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平易近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據《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載,周公和姜太公都因為輔佐武王打敗商紂有功,分別受封於魯和齊。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協助處理政事,就派他的兒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後才向周公回報政績,而姜太公上任五個月就回報他的政績。原來伯禽為了改革魯地的風俗和禮制,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姜太公則是簡化君臣之禮,順應齊地風俗來治理。周公在聽到伯禽遲於回報的原因後,就曾嘆氣說:魯國將來會臣服於齊國,因為政令平和簡易,貼近民意,人民必定會來歸順。後來「平易近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亦用來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足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南部等地,後為秦所滅。 (4) 公孫戍:生卒年不詳。孟嘗君門人。 (5) 齊:古國名。周武王封姜太公於齊,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山東省一帶地方,後為秦國所滅。 (6) 存亡繼絕:使瀕臨滅亡者,繼續存在。見「存亡繼絕」。 (7) 英桀:才智優異出眾。桀,通「傑」。 (8) 累:囑託。 (9) 說:通「悅」,音ㄩㄝˋ。喜愛。 (10) 中閨:宮中小門。閨,上圓下方的小門。 (11) 重:音ㄔㄨㄥˊ,外加。 (12) 門下:門下食客。上文所云「門人」亦同此。 (13) 郢:春秋時楚國的都城,位於今湖北省江陵縣。 (14) 登徒:複姓。 (15...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