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嫁女子。《正字通.女部》:「婦,女子已嫁曰婦。」唐.王昌齡〈閨怨〉詩:「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天子接見諸侯所執的玉。明.張自烈《正字通.玉部》:「諸侯即位,天子賜以命圭,圭上邪銳,瑁方四寸,其下亦邪刻之,闊狹長短如圭頭,諸侯執圭來朝,天子以瑁之刻處,冒彼圭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北方地區各地用磚或泥坯在屋裡砌成的臥榻。下有孔道,與煙囪相通,可生火取暖。明.張自烈《正字通.火部》:「炕,北地暖床曰炕。」《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拉起襯衣裳的短襖來,擦了擦手,跳下炕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具有支配權力的人、物。明.張自烈《正字通.宀部》:「凡為事物之主者亦曰宰。」《呂氏春秋.季秋紀.精通》:「德也者萬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陰之本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牴觸。明.張自烈《正字通.手部》:「捂,相抵觸也。」唐.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又況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其迭相訾毀抵捂不合者,可勝言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衣服的通稱。明.張自烈《正字通.衣部》:「衫,衣之通稱。」如:「衣衫」、「棉衫」。
談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話時的態度和措詞。《南史.卷五二.梁宗室傳下.始興忠武王憺傳》:「暎弟曄字通明,美姿容,善談吐。」《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小篔見了鈕逢之生得一表非俗,而且聲音宏亮,談吐大方,心中甚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鼇」。明.張自烈《正字通.魚部》:「鰲,俗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在米、麵等食物中的作料。如:「豆沙餡」、「餃子餡」。明.張自烈《正字通.食部》:「餡,凡米麵食物坎其中實以雜味曰餡。」《紅樓夢》第一一回:「昨日老太太賞的那棗泥餡的山藥糕,我倒吃了兩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毒瘡。多生於肩、背、臀等處。明.張自烈《正字通.疒部》:「癰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惡,癰淺而大。」《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十》:「(蒺藜)骨朵擊處,皆成巨疽,渾身腐潰,臭不可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