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疊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疊的山峰丘嶺。形容山勢高峻險阻。《西遊記》第一五回:「走的是些懸崖峭壁崎嶇路,疊嶺巒險峻山。」
需求次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需求次論為美國心理學家馬士洛(A.H. Maslow, 1908~1970)所提出。馬士洛認為人類所有行為均由需求所引起。他把人類的需求依其高低次排列為五個。每一較低次的需求獲得滿足後,才能生出較高一的需求,如果低次需求存在,較高次的需求就不會出現於意識。五種需求為:
  1.生理的需求:是維持身體運作的需求,如飢餓、口渴及性慾等。這些需求是最強勢的需求,先在於其他的需求。
  2.安全的需求:個人有免於威脅、免於孤獨、希求保障、免於別人侵犯等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在於個人對環境的解釋。
  3.愛與隸屬的需求:馬士洛相信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動物。在前兩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某種共通性而形成的社會群體。如:「知識階」、「勞工階」、「白領階」。
2.結構中的某一次。如:「在四、五十歲這階中的人,經濟能力最強,也最企盼社會能保持安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一。如:「聖誕節燈飾把的高樓大廈妝扮得美侖美奐。」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九:「山上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中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地面約五十至八十公里之間的大氣內溫度隨高度向上遞減,平均每上升一公里,溫度約下降攝氏三度。
見疊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或言論接連出現,似乎沒窮盡。《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紀》:「各省糾眾滋事,重案見疊出,該地方官所司何事?」也作「出不窮」、「出疊見」。
混合深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地表至第一逆溫底部的大氣厚度,稱為混合深度,亦稱為混合高度(mixing layer height)。混合深度代表空氣污染物在混合中垂直方向可擴散的程度,混合深度愈大,表示空氣污染物可擴散的範圍愈大,愈容易被大氣所稀釋,因此有助於降低污染源附近空氣污染物的地面濃度。一般在空氣品質模式中,混合深度為相當重要的輸入參數。混合深度一般以大氣的實際溫度遞減率與乾絕熱遞減率所共同決定,其值約在數百公尺至數千公尺之間。
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以臨床觀察或個別晤談的方式,探究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時認為,在兒童心智發展過程中,智慧並非突然出現,而須在自然連續的發展過程中運用成長。因此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理論說明認知發展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的認知能力次的特徵。皮亞傑將認知發展階段分為感覺動作期、前操作期、具體操作期、及形式操作期。每一階段具有不同的認知能力次。
  1. 感覺動作期:從出生到兩歲的嬰兒屬此一階段。本期的嬰兒多半依靠身體的動作,以及經由行動所獲得的經驗來建立其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具備有物體恆存概念,是本期嬰兒認知階段主要的成就。
  2. 前操作期:從兩歲至七歲...
平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圈垂直分之一,下限為對流頂,上限為離地約五十公里高度的平流頂,內空氣主要為水平運動,故稱為「平流」。平流又分為下平流和上平流。下平流早年被稱為「同溫」,利於飛行;上平流由於集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線能量(臭氧隨高度濃度減少),而使氣溫隨高度而緩慢增加。
需求次理論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需求次理論學派2 理論原則3 五種需要級3.1 生理需求3.2 安全需求3.3 社會需求3.4 尊榮需求3.5 自我實現需求4 參考資料 需求次理論學派 理論原則此學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為馬士婁(A.H.Maslow),他所建構的心理學為融合了幾大著名學者的理論,其中包含詹姆士及杜威的功能心理學、完形學派的完形心理學,以及佛洛伊德的動態心理學,綜合上述幾位學者的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