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同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波斯人巴孛所創,其教義倡導萬教同源,天下一家,排除一切種族、性別、階級、宗教的偏見。最高機構是設在以色列海法的國際正義院,全世界現有一萬七千多處的地方教會。也稱為「巴哈易信仰」。
法德利(Fattori Giovann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一種清唱劇。取材於《聖經》中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福音書關於耶穌受難的紀述。如巴哈的〈馬太受難曲〉和〈約翰受難曲〉。
馬太受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根據耶穌受難故事、《馬太福音》第二六、二七章的詞句譜成的宗教音樂,由朗誦調和抒情調、神劇及合唱構成。德文Matthäuspassion的中譯名。以許茲和巴赫的作品最有名,又以巴赫作品編號BWV244最常被演奏,該曲創作於西元一七二七年(在萊比錫擔任教會指揮時),內容共有「最後的晚餐」、「耶穌之死」共六十八首曲子所組成。而演出時須有兩個管弦樂團、多位獨唱者,以及少年與混聲兩個合唱團,加上管風琴伴奏,演奏全曲需要約三小時。
創意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複音結構的鋼琴短曲。為英語Invention的意譯。盛行於十七、八世紀歐洲地區。根據一個動機即興發展而成,類似前奏曲或小復格曲。如巴赫(J.S.Bach)作有二聲部十五首,專供學生練習之用。
人本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代主要哲學思想之一。以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為代表,主張人為國家社會活動的意義所在,並以人為本位重新檢視一切事物的價值,來反對唯心主義及宗教信仰,因其否定宗教迷信及神的存在,亦可謂為人本的唯物論。
聯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人共同使用一架鋼琴的二重奏。較有名的聯彈曲有巴哈的〈奏鳴曲〉、莫札特的〈D大調奏鳴曲〉、德布西的〈小組曲〉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